中医治病的原则

 

(一)平衡阴阳
(二)扶正袪邪
(三)标本缓急
(四)整体治疗
(五)防病传变
(六)饮食调理
(七)精神内守

 

主要有七大原则。

(一)平衡阴阳


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在疾病状态下,阴阳调和是基本的治疗原则。比如:临床上对脾肾阳虚、夏缓冬剧的慢性咳喘患者,在春夏季节,适当采用温补脾肾之法治疗,往往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这种「冬病夏治」的方法便是取法自然,平衡阴阳的具体运用。

什麽是「三因制宜」?

是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综合考虑时间、地域、个体特徵,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1. 因人制宜,即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来制订治疗方案。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2. 因时制宜,即根据季节气候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四季气候不同,各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也不同。如:因夏季雨水较多,湿气盛,感冒多兼湿邪,治疗须兼以化湿;秋季雨水较少,燥气盛,故感冒多兼燥邪,治疗须兼以润燥。

3. 因地制宜,即按照地域环境的不同,来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水土以及生活习惯,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有著不同的影响,治疗用药也应有所差异。如:在气候寒冷、乾燥少雨的高原地区,外邪致病多为寒邪、燥邪所致,治疗宜用辛散滋润的药物。在炎热多雨、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的地区,外邪致病多为湿邪、热邪所致,治疗宜用清热化湿的药物。

shutterstock_222348769.jpeg

(二)扶正袪邪

扶正,是指利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并配合适当的营养和功能锻炼等辅助方法,以增强机体的正气,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祛邪,是指利用驱除邪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祛除病邪,达到邪去正複,恢复健康的目的。

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联繫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通过增强正气的方法,驱邪外出。祛邪也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而达到保护正气的目的。

中医在扶正和祛邪时,需仔细分析正邪性质,分清疾病的主次,以决定扶正或祛邪的先後。一般情况下,扶正用於虚證;祛邪用於实證;若属虚实错杂證,则应扶正祛邪并用,并以「扶正不致留邪,祛邪不致伤正」为度。

什麽是「扶正培本」?

「扶正培本」就是扶助正气、培补元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例如:肿瘤属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患者身体多虚,用扶正培本法扶助人体正气,补益机体的虚弱状态,可以提高患者抵禦和祛除病邪的能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中医扶正培本的具体方法很多,如:

  • 健脾益气;
  • 补肾填精;
  • 养阴生津;及
  • 补益气血等。

常用中药材有黄芪、党参、太子参、人参、黄精、白朮、山药、天冬、麦冬、沙参、生地、龟板、鳖甲、天花粉、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鶏血藤、当归、阿胶、熟地、淫羊藿、补骨脂、紫河车等。

shutterstock_1311551843.jpeg

 

(三)标本缓急

中医讲究「标本缓急」,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高度概括了应对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应采取的治疗措施。

「标」即现象,「本」即本质。一般说,造成疾病的原因是「本」,疾病产生的癥状是「标」;在病势和缓的情况下,本是病变的关键,也是治疗的要点,但在新病或疾病发展中出现危重情况时,标又成为病变的关键、治疗的重点。

如果病情紧急的话就先治标,病情缓和後再来治疗本身内在的疾病。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如不先治其标病,会影响本病的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例如某人受伤了,大出血,那就要先止血,不考虑其他损伤;如果出血不严重,病人还比较清醒,那就先考虑是否有内脏的损伤。

shutterstock_272202695.jpeg

(四)整体治疗

中医不是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强调从整体出发,注意调整阴阳、气血及脏腑的平衡,消除病变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变在脏腑间相互传变所造成的连锁反应。

例如,中医治疗舌体溃疡是从清心火开始的,这是因为中医认为心开窍於舌,舌与心相关,可以采用清心火的方法治疗。又比如:临床上针刺半身不遂的患者,常常是在健侧实施针刺,以治疗患侧的肢体问题。诸如这种「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的方法,都是中医整体治疗的具体体现。

中医的整体治疗,其核心在於身体局部的病变,自然会影响全身的生理功能;同时全身生理功能的异常,一定亦会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病变。因此,在临床治疗时,一方面可以通过调理全身来治疗局部疾病,同时亦可以通过治疗局部来改善全身的不良状况。

 

(五)防病传变

疾病发生後,有自己的传变规律,根据其规律采取早期治疗,阻截其进一步的发展,非常重要。例如:感冒病人在初感受风邪之际就要立刻就诊,早期服药可以防止感冒病邪进行入机体内部,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六)饮食调理

中医常用食物来辅助治疗疾病,调养身体。调摄饮食是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方法,每个人的饮食宜忌应按其不同体质而定,另外也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

 

(七)精神内守

中医重视情志与发病的关係,认为如果心情愉快,人体气血自然和调,身体健康;如果情绪不畅,则百病丛生。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非常重视调理人的精神情绪状况,帮助人体健康的恢复!

(於2022年1月定稿)

shutterstock_1115310917.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