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中医治疗

资料提供/更新:余秋良医生
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会荣誉会长
註册西医
註册中医师

 YuCL.jpg

简介:

在这篇文章余秋良医生为我们从中医角度介绍中医如何治疗大肠癌癌。

甲、概况 (包括器官、系统、中医和西医词彙上的使用和分别)
乙、病因/症候/确诊
丙、治疗方法

甲、概况 (包括器官、系统、中医和西医词彙上的使用和分别)

大肠癌以中老年人患者为多,近年来开始有年轻化趋势,大概与西化饮食模式有关。《黄帝内经》早已提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科学研究證明大肠癌的形成和肠道细菌有关。中医於文献中以「肠积」、“肠覃”、「癥瘕」、「锁肛痔」等,当为大肠癌之类。

乙、病因/症候/确诊

[癌变]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症状可以有大便带血、大便规律改变等,有些人不知不觉间有癌变,由大便隐血检查或是大肠镜检查才发现。

大肠癌内视镜筛检,旨在及早发现而得到治疗,检查直接观察整条大肠,更可以取出活体组织样本化验,以确定病理类型,是有效的筛查和病患诊断方法。

大肠癌以腺癌 (adenocarcinoma) 最为普遍。大肠癌通常源自良性瘜肉,然而有些瘜肉随时间慢慢进展变成恶性大肠癌。割除瘜肉为预防一大步。

[中医看法]

有内外因。内因方面,认为正气亏虚和情志失调可致癌;外因方面,感受外邪和饮食伤身为主要原因。

正虚指人体抗病能力下降,脾胃以及其他 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失调就更加影响造成气机不畅,气血瘀滞。饮食影响可多面,经常进食膏粱厚味的食物,生冷寒凉、油腻煎炸的食物,湿热或痰湿便会积聚於肠道,特别是现今附加味料,街外用汤浸著的食物,如汤麵或通粉,即使是「清」汤,其实大多加了很重的味精或其他化学味以代替味精。一方面使肠道内菌群变坏,影响脾肠免疫系统失调及整个身体失调,一方面损伤脾胃,研究发现长期进食红肉,大肠中引起发炎的细菌会增多,导致大肠黏膜长期发炎,加速了肠道瘜肉和肿瘤的形成。烧烤煎炸的红肉,更会释放致癌物,例如多环芳香烃,壤成癌肿块。

由脾肾失调、湿浊壅滞、湿热下注、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久而久之结而为癌肿。

[证候]

病因病机,包括“虚”、“毒”、“湿”、“瘀” 、“痰”。辨证包括气滞血瘀、湿热蕴毒、痰瘀互结、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证型。

可按照腹痛、腹泻、大便性状情况分别其虚实。实证者以大肠湿热为多,或兼夹瘀毒内结,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大便黏液或便血,肛门灼热,舌红或紫暗、苔黄腻等,治疗时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虚证者以气血两虚为主,症状包括面色苍白,体形消瘦,疲倦乏力,腹部隐隐作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或有齿印,脉沉细等。

癌症常会病情複杂。有多种中医证候,湿热蕴阻、大肠瘀滞、瘀毒内阻,和其他的脾胃虚弱證。虚实夹杂,会有气血双亏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等等。特别可点出,血瘀证是大肠癌转移的因素。

丙、治疗方法

利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从药理学角度研究中药成份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已证明中草药中有些成份能减低耐药癌细胞之耐药性,提高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1. 早期大肠癌

早期的大肠癌患者,以手术切除肿。治疗大肠癌,若然还是局限在肠壁的,手术治癒是最上选的方法。加用中药或有考虑,当防止漏诊病理切片检查看不见癌细胞走散而作清除,只於有些病患诊断的环境设施不足时考虑。

早期治法,多偏重於清化湿热、调理气血、解毒抗癌;

2. 後期大肠癌

在可治的癌病阶段时,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及标靶治疗或是合併使用以上疗法。血液检查方面有癌胚抗原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可以用於监测病情进展及是否复发。

中药在此期时,主要减轻西医治疗间的不适及反应和病人未及复健所处於的身体不对劲。

中医治疗,使用中药、针灸来纾缓癌症患者疲倦、疼痛、便秘、食慾不振、失眠、淋巴水肿以及身体不良的症状。中医药对胃口、排便、精神、体力、痛楚等都会有好处。治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利水渗湿、消肿止痛。後期因病情气血渐衰,治以健脾理气、滋补肝肾、补益气血、收敛固涩为主。

3. 晚期大肠癌

中医药为晚期患者 (不适合手术化疗者、西医治疗後复发不良者) 的直接选择。不单能减轻癌症不适的症状;更且,与大肠癌同时有的多种中医证候,湿热蕴阻、大肠瘀滞、瘀毒内阻也藉此机会治理。同时治好身体肠道改善症状或体能,也为帮助病者存活身心改进一步。

[中医用药]

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法,多用藤梨根、 半枝莲、生薏苡仁等清热解毒利湿之药物,便血者可以加仙鹤草、地榆等凉血止血。

虚证治疗时以补气养血,健脾补肾,多用四君子汤、八珍汤、四神丸等药方,其中常用的药物有党参、炒白朮、茯苓、熟薏苡仁等。

抗肿瘤中药多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或扶正固本的特性和功效。大肠癌类药类:喜树、椿根皮、藤梨根;肿节风;黄药子、白僵蚕;半边莲;意苡仁、猴头菇;香叶天竺葵等。

当然中药著重整体调理,缘以中医师治疗诊断为实。


(於2021年1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