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中醫治療

 

資料提供/更新:劉宇龍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中醫臨床教授

 

yulong lau_0.jpg

 

簡介:

在這篇文章中劉宇龍教授為我們從中醫角度介紹中醫如何治療胰臟癌。

 

甲、概況 (包括器官、系統、中醫和西醫詞彙上的使用和分別)
乙、病因/症候/確診
丙、治療方法

 

甲、概況 (包括器官、系統、中醫和西醫詞彙上的使用和分別)

胰腺有頭部,頸部,體部,尾巴。橫臥於腹後壁:

・右側為頭部,嵌於十二指腸內,胰腺內的胰管(輸送富含消化酵素的管道)與膽總管(肝臟小膽管匯聚而成的管道負責輸送膽汁)共同開口於十二指腸;

・中間為體部,横過第1-2腰椎的前方;及

・左端為尾部,靠近脾臟。


胰腺前面乃胃後壁,横結腸。後面有腹部動脈靜脈、胰腺周圍神經叢。

總之,胰腺位於人體軀幹中心位置,類似人體上下內外之“交通樞紐”。

胰腺癌主要是指胰外分泌腺腺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約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4%。由於胰腺位置特別,胰腺癌特別是胰頭癌,腫塊堵塞交通,出現小腸梗阻(嘔吐),膽管阻塞(黃疸),神經腺阻滯(上腹部背部疼痛---不通則痛)。

 

乙、病因/症候/確診

(中醫病因)

中醫認為長期精神緊張,情緒抑鬱,導致氣機阻滯,血液瘀滯。

氣滯則津聚為痰;加之飲食油膩,形成「形盛氣虛」之肥胖體質。進食過多肥甘厚味,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濕痰聚集。飲酒則傷中,脾胃虧虛,濕熱內生。

氣滯、血瘀、濕熱、痰濁積聚,日久成癌毒。癌塊阻滯、脉絡不通、不通則痛,故見上腹及背痛和腹痛。

脾主運化,脾虛運化失司則食慾差、消瘦。氣化不利、脾虛濕熱、熏蒸肝膽,膽汁不循常道,溢於肌表而發「黃疸」、「目黃」,滲於小便則尿黃。


(西醫病因)

胰腺癌的發生與吸烟、飲酒、高脂肪和高動物蛋白飲食,以及糖尿病、胰腺炎、膽石症等因素密切相關。
 

丙、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切入點】


中醫輔助西醫治療

胰腺癌的治療應根據不同分期,分辨正氣和邪氣的力量對比,採用或攻、或補、或攻補兼施治療原則。

早期胰腺癌

早期正氣強盛,邪氣不實者,以手術治療爲主。手術後結合中醫藥治療。

治療方法:健脾和胃,攻邪以去除殘餘,防治復發。亦可以紓緩手術後,食慾差,腹脹,腹瀉等。

中期胰臟癌

中期正氣尚強。癌毒邪氣旺盛者,如手術不能切除乾淨,在西醫行搭橋術,或膽管引流術後,以緩解黃疸,或十二指腸梗阻。西醫放療,化療期間輔助中醫調理。

治療方法:健脾化濕,和胃止嘔,緩急止痛。目的是減輕化療放療之副作用,比如嘔吐,腹痛,腹瀉等。

後期胰臟癌

晚期體質虛弱,癌毒邪氣旺盛者,則以中醫中藥調治為主,必要時配以西醫止痛等紓緩治療。

治療原則:扶正固本為主,輔以抗癌及紓緩症狀,改善生活質素,達至帶瘤生存的目標。


單純中醫藥治療

單純中醫藥治療適用於高齡患者、體質大虛不能耐受手術,化療,放療者。

臨床分初、中、末三期論治,重點分清邪正主次及比列:

初起正氣尚可,癌毒較盛者,病理性質特點為特點爲脾虛,瘀結、濕熱。

中、晚期則迅速出現衰竭及惡病質,表現為正氣大虛,臨床可依病變的先後緩急而兼顧治療。

初期證型多爲肝鬱脾虛,濕瘀蘊結;中期正虛邪實;後期以正虛爲主。

疼痛處理

腹痛爲胰腺癌最常見的症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對胰腺癌疼痛的治療:

・輕中度疼痛,中醫藥治療為主;

・中、重度疼痛應該採用西醫三階梯止痛法,中醫輔助舒緩嗎啡類止痛藥的副作用,比如頭暈,惡心,嘔吐,便秘。對於三階梯療法不理想的持續性重度疼痛者,必要時可採用西醫腹腔神經叢阻滯麻醉以止痛。

 

篩查及治療方法

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療效果未如理想,因此早期探測篩查胰腺癌,早期治療以及積極預防減低患胰腺癌的機會尤為重要。
 
胰腺癌的症狀與一般消化不良類似,容易被人忽略。當出現黃疸或腹痛背痛而檢查確診時,大多已經失去手術根治的機會。由於胰腺癌早期没有任何徵状,想要早期發現胰腺癌,只有通過對胰腺癌高危人士定期體檢或篩查方能做到。

以下為胰腺癌發病高風險人群:

・40歲上的男性;

・長期吸烟,飲酒;

・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膽囊炎的病史;

・超重、肥胖人群;及

・有胰腺癌家族史人群。     

應該每年接受定期檢查,包括肝膽胰彩色超聲波,抽血查腫瘤標誌物,比如CA 199,CEA等。


(於2021年1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