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於启齿——治疗癌症过程中沟通面面观

 

资料提供/更新:

廖进芳女士
香港老年学会顾问护师

周燕雯教授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系主任

李周翠娥女士
前香港防癌会赛马会「携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计划」 项目主管

王荣珍女士

 

资料整理:刘健甜先生
程景谦先生
连翊希女士

 

 Ms_Liu.PNG  Prof_Chow.PNG  Tammy Lee_2.jpg Janet Wong.jpg

 

 

简介:

一个人得悉自己患了癌症(或是病人不知悉而照顾者知悉),必定感到非常徬徨,甚至不知道如何面对,亦不想和别人沟通。但现实世界中又有太多事情需要跟进和处理,那麽可以怎样和需要知道的人沟通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邀请到几位专家和我们作出详细分析。

第一部份 ── 引言
第二部份 ── 照顾者和病人之间的沟通
第三部份 ── 病人/照顾者和其他人的沟通

 

第一部份 ── 引言

一个人患上癌症之後,他和他的照顾者必然感到徬徨、恐慌和六神无主。事实上这也真是人生面对最大的挑战。在这个艰难时刻,一方面我们应该冷静下来、理顺思想和沉淀一下自己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在现实世界中,要处理的事情也很多,例如如何将患癌消息告诉身边的人、和医生规划一个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及作出治疗过程种种生活安排等。

shutterstock_713128288.jpeg
沟通範畴

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沟通便成为最大的学问。当我们提到「沟通」的时候,实在包含很多範畴。例如:

  • 病人和照顾者之间的沟通、
  • 病人/照顾者和医疗人员之间的沟通、
  • 病人/照顾者和家人之间的沟通
  • 病人/照顾者和外界的沟通等等。

一时间真是有种千头万绪、不知如何说起的感觉。

在这个章节,我们尝试有系统地列出在面对疾病时需要沟通的对象、沟通的内容和一些有用的沟通技巧。

无可否认,要面对癌症,这是一场硬仗,但我们不可退缩,要努力去打好这场仗。

第一步做到的就是大家尽量平静心情,冷静下来。

shutterstock_1260079321.jpeg

第二部份 ── 照顾者和病人之间的沟通

照顾者通常是病人最亲密的家人,例如是子女、配偶等。在接到患上癌症这坏消息的一刻,真有晴天霹雳的感觉。当照顾者是第一个知道坏消息的人,那麽他应该如何告知病人呢?在英文来说,就是breaking the bad news,特别如果当病人非常依靠照顾者,而照顾者亦是直接从医生了解病情的人。

shutterstock_1141972736.jpeg

一、事前準备

病人跟照顾者第一次正式谈及癌症情况,可能是普通医生发觉有问题而转介病人去看癌症专科医生的时候;又或是经癌症医生确诊之後。

照顾者打算和病人作深入讨论前,最好自己先冷静思考一下、评估病人的性格和对疾病的接受程度。例如有些人比较勇敢,有什麽严重的问题都可以「直话直说」;但有一些人则比较害怕,那麽便需要慢慢的/阶段式的将讯息告诉他、让他有时间沉淀和消化。如果病人还有其他亲人(如弟兄姊妹),那麽也可以大家事先商量一下如何能够做到最好。

在和病人深入探讨之前,照顾者可以评估一下病人究竟在现阶段对自己病情有多了解、和情绪反应。例如:照顾者可小心试探病人——问他:「可否让我知道医生告诉了你什麽?」

二、沟通的细节安排

进行沟通的细节安排(setting )很重要:

时间——首先要了解病人在这关口愿不愿意倾谈,例如可以问他:「我们谈谈好吗?」

而且大家最好都没有时间压力。如果倾谈时一旦出现情绪波动,也有足够时间平复情绪。

地点——适宜找一个安静和没有人骚扰的环境。

当事人状态——最好找一个大家都情绪稳定的时候。如果当事人非常激动、那便不宜进行详细讨论了。

在开始倾谈前可以作出以下準备:

  • 深呼吸、放松身体、令自己感觉平静。
  • 关掉手机。
  • 找两张舒适的椅子坐下、大家保持一个舒服的距离、并可以望到对方的反应。
  • 可手持一些欢喜的饮品以保持轻松的气氛和心境。

shutterstock_1965166096.jpeg

三、沟通原则

在沟通时有以下原则可作参考:

1. 说谎和避而不谈都不是好的方法

有些照顾者因为怕病人(如年老的父母)接受不了,会考虑避而不谈或完全向他隐瞒病情,例如告诉他「没有癌症」、只是一些其他问题罢了,叫他不用担心。

我们不建议这样做,因为谎言会「越讲越乱」,而且病人日後也可能从医生口中听出端倪、或从自己身体的变化中慢慢体会到。如果他发现照顾者撒谎,就算他了解到这完全是出於善意,但却会令病人日後不那麽信任照顾者。

同时病人可能需要时间去处理一些他觉得重要的事。

但不说谎不代表照顾者要病人在毫无心理準备下去接受无情的现实,而是可以用适当的技巧去减低震盪。

2. 要用适当技巧表达

在不撒谎的大前提下,照顾者可以因应病人的接受程度慢慢向他披露病情。

如果病人较难接受患上癌症的事实,那麽开始时照顾者可将坏消息的可怕程度稍作「调整」,令病人没有那麽难接受。

真相固然重要,但如病人完全没有任何心理準备,赤裸裸及毫无技巧地向他披露病情可能令他即时崩溃。

shutterstock_407475370.jpeg

例一:

不好的说法:

如果告诉病人:「你患的是癌症,而且扩散了。医生说已经无任何方法控制。」这就如当头棒喝, 令病人即时感到绝望、失去求生意志。

较好的说法:

不如告诉病人:「病情比想像中複杂 / 困难...不过医生说仍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他会稍後和我们详谈、从长计议。」

例二:

或者先试探他:

「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医生点同你讲, 好让我先瞭解一下。」

例三:有些病人非常抗拒「癌症」这两个字,那便可用其他词彙(例如「这个病」)来代替,以避免刺激他而引发他强烈的对抗情绪。

 

3. 病人有「知情权」亦有「不知情权」

病人有知情权,但是如果他真的不想知道,也有不知情权(Right to know vs Right not to know)。

例如经过一段长时间和多次尝试、病人依然告诉照顾者:「我唔想讲、亦唔想听,我哋可唔可以唔讲。」那麽便算了。如果病人已明确表态,那便要尊重他的意愿。

 

4. 可分阶段将病情透露

照顾者应该有一个敏感度,知道病人可以接受到什麽程度而作出调整,例如策略性地分阶段向他透露病情。

如果看见病人真的接受不了,便适宜暂时停顿、不要「夹硬来」。

亦不需急於将自己所有的意见都告知对方,例如不应説:「我觉得情况很清晰,我们应该......」。应该给病人一个空间去了解并接受自己的状况。

shutterstock_1720714807.jpeg

5. 用支持和安慰去「中和」坏消息带来的震盪

病人被告知坏消息时一定觉得晴天霹雳。如果同一时间照顾者能提供一些正面的讯息,会有助他减低恐惧和焦虑。

例如:

「其实我哋又唔使咁惊,以前就话癌症係绝症,但而家好多都有得医。医学界都慢慢接受癌症是一种长期病患。好似我哋识阿xxx, 佢都係患癌症,医好之後而家咪好人一个。」

「你唔好咁担心,无论发生什麽事我都会同你一齐面对。同时除了我之外还有.....(例如是弟兄姊妹)会照顾你。我哋一定会同你一齐积极面对。」

原则就是令病人觉得他不会被离弃或孤立无援、就算遇到最坏的情况也永远有人相陪。

6. 了解病人心中所担忧的问题并作出适当的安慰,这可包括:

(担忧的问题:安慰的方法)

  • 不再健康的恐惧:现在有很多不同方法去治疗。
  • 遥远的死亡威胁:这个时代医药昌明,很多癌症都能够治愈。
  • 如何寻找好的治疗:香港的医疗水平很高,只要多打听一下便能找到好的医生和治疗方案。
  • 治疗带来的不适:现时很多治疗癌症的药物都不会有强烈副作用。而且亦有药物和其他方法来减轻治疗带来的不适及副作用。例如呕吐方面,现在的止呕药比以前好得多。到时医生和姑娘会帮助我们。而且多数的不适都是短期性或是在治疗期间才出现,之後便不会有问题。
  • 身体出现的变化:医好病是最重要的。身体上有些变化又有乜所谓。而且有很多变化例如消瘦、脱髮,都可以慢慢回复正常。
  • 失去谋生的能力:我们可以动用积蓄,或变卖一部份资产。钱财身外物,健康是最重要的。而且有需要可申请公援,唔会饿死嘅。
  • 对家人造成的负累:大家既然是一家人,便要风雨同行,不要说什麽负累不负累。

shutterstock_1493445596.jpeg

7. 在交谈中要注意病人的情绪反应而作出调整

例如病人完全不能接受病情而采取否定的态度:「我谂医生一定是搞错了,我都唔觉得痛、唔应该有咁嘅病...」。那麽我们便应尊重他的感觉、耐心聆听和给他机会抒发(vent out)自己的感觉。

然後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一些鼓励性反应。例如説:「咁不如我哋搵多一个医生问吓,看看他怎麽说。我可以问吓xxx,佢识得好多好嘅医生。」

其实很多时病人心裏是明白的,只是一时不能接受罢了。那麽我们便给他多些时间去慢慢消化吧。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譬如病人患的癌症需要儘快做手术,否则肿瘤会扩散。那麽照顾者便要温柔但坦诚的把真相告诉病人、并说服他儘快去做手术。

8. 忍耐、接纳、包容

病人可能因恐慌而思绪混乱,对照顾者发脾气或说出一些不合理的话。照顾者应儘量包容、不要和他计较、更不要和他争执令大家事後更难受。

9. 做一个好的听众和鼓励病人说话

有一些照顾者认为帮助病人的方法就是尽力安慰他或是转移话题,例如说:「你会好起来的、不要担心。」「你唔好谂咁多啦,谂都冇用。」

但其实一个人有压力是需要宣洩的,就像一座堤坝能阻挡洪水的程度也是有限。如果不洩洪便会决堤,人也是一样。所以作为照顾者最重要就是聆听病人、让他抒发心中的所有情绪,包括否认、愤怒、悲伤、沮丧、惊恐等。

一个好的聆听者并非完全不说话,而应在适当的时候点头或说「我了解」,「你咁样谂喺非常合乎情理」。亦可在适当的关口发问,令病人能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最重要还是要有同理心(empathy)。

如果照顾者觉得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技巧,可到癌症病人支援中心请教社工。

shutterstock_1256063671.jpeg

10. 不要害怕沉默和善用身体语言

很多时在讨论中大家都觉得很难过、不知如何把对白接下去;沉默令大家觉得很难受。

其实一个人突然接到坏消息,需要时间沉淀和消化是很正常。照顾者只要有耐性从旁陪伴,或是用身体语言表示关怀和支持(例如握握他的手或倚靠在他身边)便可。

11. 建立新的关係

当一个人患癌之後,他和照顾者的关係可能产生巨大的改变。

例如一对夫妇,一直是丈夫事事为妻子安排,但是在他病了之後便由「照顾者」变成「被照顾者」。这令双方霎时间都感到非常不习惯。但是时间会帮助大家逐渐投入新的角色。双方只要持开放的态度便可以了。

病人骤闻噩耗,一定不知如何是好。所以照顾者此时最需要明确告诉病人你会协助他积极跟进,例如:

  • 找第二位医生去提供专业意见。
  • 打听价钱(如需在私家医院进行治疗)。
  • 找他的医疗保险经纪商讨索偿。
  • 告诉其他家人等。

照顾者亦应鼓励病人主动说出自己需要什麽帮助,因为只有他自已才知道什麽最为重要。照顾者可告诉他千万别客气,因为如果他不说出自己的要求,
照顾者只能凭自己猜测去处理、那便会事倍功半。例如病人晚晚都睡不着,那便需要告诉医生看看如何处理。

人生一定会遇上很多烦恼和困难,我们不能防止它们发生,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怎样应对它们。

最重要的訉息是让病人知道无论他遇上什麽问题,照顾者都会在身旁支持他,与他携手同行,面对一切。

12. 和病人商量如何照顾他牵掛的人

很多时病人除了担心自己之外,会更加担心他亲爱的人,特别是一直依赖他的人,例如年老的父母或年少的子女。那麽照顾者便应和病人商讨他有什麽最牵掛的人及如何能够为他们作出最好的安排。

 

shutterstock_1910901379.jpeg

13. 和病人探讨他未了的心愿

这是在较後期的。

病人有未了的心愿,却可能因种种原因不愿坦白説出来。照顾者想了解病人而帮助他完成心愿,却常常不知如何开始。单刀直入的询问,可能令他失去安全感。这时可考虑用「第三身」方法(third party approach)作探讨,或是以个人经验作为引子。


例子1 ─ 走出第一步

照顾者:讲开又讲,你有乜嘢心愿或者要想见甚麽人?我可以试吓帮手。

病人:我一时间都谂唔到乜嘢。

照顾者:咁又係,一时间真係好难谂到。我曾听见朋友嘅爸爸讲,佢冇乜嘢想,只係想食腐乳白饭,因为病了之後家人完全唔俾佢食所谓冇益嘅食物,只係食营养餐,好难食。你有冇乜嘢好想食?

病人:我最想食一条酒楼蒸嘅石斑,但医院边度会有呢啲嘢。

照顾者:咁就容易啦,我听日去酒楼外卖坐的士上嚟,你等住开餐啦!

(之後便可慢慢问他希望做甚麽事情,或是想见甚麽人)

例子2 ─ 以第三身打开话匣子

照顾者:你有乜嘢心愿,想同你屋企人讲,等佢哋帮你谂谂?

病人:已经麻烦人好多,都唔想再麻烦人,亦都谂唔到有乜嘢。

照顾者:係嘅,一时未必谂到。不过迟吓可能谂到。譬如我就想同朋友去行山。其实你啲家人咁锡你,你唔会怕麻烦到佢哋嘅。你有冇想见嘅亲人和朋友?

14. 持续为病人提供鼓励和安全感

病人会因为治疗的痛苦和身体的变差而变得消极、无助、甚至厌恶自己。病人亦会觉得自己就算小小事情(例如洗澡、去洗手间、吃饭)都需要别人帮忙,连做人的尊严也没有了。照顾者这时应该告诉病人,对珍惜他的人来説、最重要的是大家相爱的关係,并不是他的外貌或能力。

15. 在适当的时候用轻松的方法解困

例如在冗长讨论中有小朋友出现,便可和他玩耍及说说笑来冲淡负面的情绪。

又例如在讨论完结之时,可以引入一些较轻松的话题,譬如问病人最喜欢吃什麽。然後大家去吃一顿美食、储蓄精力去解决问题。

shutterstock_685713139.jpeg

第三部份 ── 病人/照顾者和其他人的沟通

除了照顾者和病人之间的沟通之外,他们也需要和其他人作出适当的沟通。这些需要沟通的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就是家庭「内」的关係,就是家庭中的其他亲人。

第二类就是家庭「外」的关係,就是病人因为工作或其原因需要接触的人。


shutterstock_1006041130.jpeg

 

一、家庭「内」的关係

1. 病人配偶

病人的配偶很多时都是病人的照顾者。但也有例外,譬如病人年事已高、配偶亦年纪不小,那麽主要照顾者很多时会是病人一个最亲近的子女。

配偶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夥伴。婚姻的盟誓本来就是和对方在人生路上任何阶段都相依相伴。所以病人患上癌症,应该与配偶坦诚相对、共同商讨如何克服困难。特别是如果病人上有父母,下有子女,那麽更需要两夫妇如何为他们作出适当的安排。

另外,配偶患上癌症也可能对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夫妇之间要坦诚及安然面对,如有需要便谘询医生。

2. 病人父母

如果病人是成年人,那麽他的父母的年纪亦应该不小。

很多时病人会考虑到老人家对坏消息的接受程度,不想令他们担心,所以不把病情告诉他们。这样子在检测阶段还可以,但是当进入治疗期,病人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影响,到时便更加难以隐瞒,所以不如儘早坦诚相告。

沟通的方法要视乎父母的个人情况而定。有些会较能勇敢面对,有些则较难接受。如果是前者,病人/照顾者可以简单地向他们讲述情况、并安慰他们不要太担心,因为已得到很好的支援(例如医生、兄弟姊妹、好朋友等等)及作好妥善的安排。如果时後者,则需要用适当的方法小心表达(例如在一段日子他们也有所怀疑的时候才披露)。

如果病人身体状况许可、便应继续参加家庭聚会。这会给予病人精神上很大的支援及令他觉得有家人风雨同路。

3. 病人的兄弟姊妹

除了病人的配偶,兄弟姊妹亦可以是照顾者。由於大家年纪相若、一同成长,所以会是很好的倾诉对象。同时如遇上实际困难(例如是家务/财务上的问题),大家都可以有商有量、合力解决难题, 例如在这段艰难时期,代替病人照顾年老的父母。

4. 病人的子女

处理的方法视乎子女的年龄而有所不同。我们可大致分为三类:

  • 儿童(大约3到10岁)
  • 青少年(大约11岁到18岁)
  • 成年人(18岁以上)

儿童(大约3到10岁)

千万不要以为小朋友什麽都不懂。事实上他们虽然不能明白什麽是「癌症」,但他们也有观察力,会明白父母正在生病。

当爸爸病了,那又该如何帮小朋友面对这个处境呢?

如果隐瞒小朋友,他们可能会胡思乱想、妄作猜测。又或是他从其别人的谈论中获知爸爸病了,那更令他迷惘。

所以妈妈应该温柔而坦诚的告诉小朋友爸爸病了(如年纪较大可告诉他爸爸患的是一种叫「癌症」的疾病),身体会很不舒服、要常常到医院治疗、妈妈需要照顾他、所以能够照顾小朋友的精力和时间可能会减少了,请他体谅。

聆听小朋友説出自已的感觉、看看他理解多少。如果他发问便耐性回答。

有些小朋友会有自疚感,问妈妈是否因为他不乖所以爸爸病了。那妈妈便要告诉他绝对没有这回事,安慰他并告诉他不要担心,只要做一个好孩子便足够及能帮到妈妈了。

如有机会可和小朋友探讨一下他可以如何帮助妈妈,例如放学回来便自己取茶点吃,吃过之後便自己做好所有功课。

小朋友可能由於爱爸爸,所以会害怕,甚至问妈妈爸爸是否会「死」。在听见这样的问题时,妈妈不要有太激烈的反应(例如狂哭),这会令小朋友更害怕。应该温柔的告诉他,有很多医生叔叔都在帮爸爸治病,叫他不用担心。

每个小朋友的反应不同。如果他没有表露太多关心或悲伤,妈妈也不要觉得他「冇心肝」。这是因为小朋友可能没有这个认知能力,又或者他实在太困惑而不知如何表达。

在忙碌的的日程中,妈妈应儘量抽时间关爱/了解小朋友,观察他情绪及表现有没有太大的变化,例如成绩下滑或在学校有异常行为。如适合可把爸爸的病情告知班主任,叫他特别留心小朋友在学校的情况。

由於妈妈会非常忙碌,可请跟小朋友关係好的亲友(例如婆婆、姨妈)在这段非常时期帮手照顾小朋友。

虽然癌病对家庭及人生有很大的衝击,父母仍要儘量保护小朋友令他能继续有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如有问题便要寻找专业支援。

shutterstock_1450730717.jpeg

青少年(大约11岁到18岁)

年青人的理解能力较高,所以父母可以和他们深入沟通、解释、并协议如何面对及调整大家的生活。

虽然如此,青少年的感情依然脆弱。他们会害怕、惊恐、担心和感到无助。所以父母/照顾者亦需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状况和加以安慰和辅导。

青春期间的青少年本身便有较多的情绪问题,例如寻找自我形象、积极追寻同辈的认同等,所以有时会和父母有些拗撬。在面对父亲/母亲患上癌症这样困难的处境、大家都适宜忍耐、不要为小事争拗。

例如年青人大都喜欢在外面和朋友聚会或追寻自己的兴趣和理想。但父母又可能觉得发生了这样的大事,子女应该多留在家中提供支援。如果他们还常常外出,就觉得他们「唔生性」、「冇心肝」。但是从年青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已经作了很大的牺牲,但父母依然不满意。

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家都应该保持冷静、坦诚告诉对方自己的感觉、了解和尊重对方。大前提是面对困境、大家无论如何都应该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折磨。

年青人也喜欢和朋辈谈论自己遇上的问题。如果他想和朋友讨论爸爸的病况,只要不太触及私隐,父母也应该接受。同时和朋友分享亦能令他更了解问题及纾解压力。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父母亦应儘量抽时间和子女沟通、了解他们的感受和共同解决问题。并留意他们有没有异样,例如成绩下滑或情绪不稳等。

有时亦可邀请跟儿女要好的亲友去与他们倾谈,从而了解他们的近况和遇上的问题。

如问题严重,便要向专业人士 (如老师和社工) 寻找适当的支援。

成年人的子女 (18岁以上)

子女已经是成人、一般来说应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困难。父母可和他们坦诚沟通、并看看他们如何能够在这段日子提供支援。

有些病人由於爱护自己的子女,觉得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不宜告诉他们自己患病的消息以免添烦添乱。但大家实际上是一家人,有问题便应互相支持。如果因为怕他们烦恼而隐瞒,到将来情况严重时才被他们发现,可能会令到他们更震惊、内疚或生气。

5. 病人其他亲戚

如果是病人的兄弟姊妹的配偶,由於已告诉了前者,他们的配偶也自然会知道。而且如果大家关係良好,他们也可提供很好的支援。

至於其他亲戚、可按照病人自己的意愿处理。

shutterstock_493222552.jpeg

二、家庭「外」的关係

1. 病人工作上的联繫 ── 例如上司、生意夥伴、同事等

如病人在检测期间不想惊动他们,可以用「事假」去看医生。但是在确诊後,便有责任告诉他们以便在工作上能够作出适当的安排:

病人应该告诉工作单位他需要接受的治疗、在这段期间他需要放假还是仍能「局部」上班(例如做电疗时病人可能仍能工作)、治疗期有多长、於完成所有治疗之後体力是否仍可胜任原有的工作等等。

病人亦应该跟上司/人事部确认公司为员工提供的福利,例如有几多天有薪病假、停薪留职的可能性等等。

最理想就是上司能拥有包容的态度,可儘量在制度容许之下为病人提供协助以渡过难关,并在病人完成治疗後容许他重回原职。

但是如果因为各种因素,病人在治疗後不能回到本来的工作岗位,那就要在心理上和财务上儘早作出準备。虽然病人心裏难免沮丧,但亦应尽力保持积极的态度。毕竟问题要发生便发生了,再难过也改变不了事实,不如积极面对。

2. 病人的医生

病人很多时都是因为不舒服而看家庭医生,而後者发现有可疑便转介他去看癌症专科医生。

看癌症专科医生之前,病人和照顾者最好预先準备好有什麽问题要问医生,将它们写下来,在见医生时有系统和清楚地提出。

(註:详情可参考「病人/照顾者需要和主诊医生了解的事宜」。)

同时看医生的时候最好带备纸笔,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方便事後向家人汇报和跟进。

由於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所以病人和照顾者很多时会寻找「第二专业意见」( seek second opinion)。这时候照顾者便应带同所有检验报告去跟第二位医生详细讨论。

病人可能会忧虑如果去寻找「第二专业意见」,主诊医生会不高兴,觉得自己不信任他。其实癌症是一种可以威胁生命的疾病,病人因担心和焦虑去找寻多一个专业意见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也不用太担心主诊医生会不高兴。一般医生都会接受的。最重要的是态度:病人可以坦诚告诉主诊医生,自己因忧虑或想获得多一些资料而问了另外一位医生的意见,亦想向主诊医生报告和谘询他「点睇」。最重要的是态度诚恳和有礼貌,不要令主诊医生有被不信任或被挑战的感觉。

亦曾经听说有些照顾者央求医生:「医生,我妈妈年纪这样大,而且非常胆小,你千万不要透露她患了癌症。」虽然这是出於好意,但事实上是不可行的。因为病人始终需要配合治疗,同时病人亦可能想了解自己的病情,以便在各方面做好準备。

3. 其他医护人员

除了医生之外,其他医护人员(例如癌症专科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营养师等)都会为病人提供各类支援。最好亦是在会面之前稍作準备,儘量利用宝贵的时间去吸收有关知识及技能以协助病人。

在回家实践各项医护知识及技能之後,如有什麽问题,亦应用纸笔详细记下,待下一次会面时再请教他们。

4. 病人的朋友

病人可以找亲密的朋友透露自己的病情、抒发情绪和寻求他们的协助。

病人的家人和照顾者通常与病人的关係最为紧密,但有时亦正因如此,反而令病人有些说话不敢和他们表白(例如病人认为照顾者将来没有能力克服困难。)病人与朋友倾谈则没有这方面的避忌,可以坦白道出自己的忧虑、寻找可以解决的方法和探讨不明确的未来。而朋友亦可以和病人冷静分析、帮助他理顺思路、解开心结。很多时在倾诉过後病人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至於告诉多少朋友,则视乎病人自己的意愿;有些人喜欢和多些朋友倾诉、从他们的友谊中获得慰藉;有些人则比较注重私隐、不喜欢告诉别人太多关於自己的事。

shutterstock_1227259261.jpeg

 

5. 与病人有财务关係的人(例如保险经纪、律师)

治疗癌症会涉及不同的财务领域。

如果病人有买医疗保险,那麽便适宜在第一时间谘询有关经纪,详细了解在现有情况之下保险所涵概的範围,申索的手续,所需时间和最高限额等。

跟经纪讨论时,应该带备所有文件作为依据,同时病人亦可请照顾者和可信的朋友陪同,毕竟「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以便更周详处理一些複杂的问题。

有些病人以为自己买了医疗保险,那麽所有医疗费用便可以向保险公司申索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很多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关注。最常见的例子是保单上可能会列明某些不可索偿的範围,例如保险只包「原位癌」而不包「非原位癌」,又或者有些医疗费用必须事先得到保险公司批准才可作出保险申索等。

(註:详情可参考「财务安排(包括保险)章节。)

至於法律方面,虽然没有急切需要,但病人也可以为求心之所安而预先立下遗嘱、 持久授权书(enduring power of attorney)、预前指示(advanced directive ) 等。那麽便要找律师/医生商讨了。

(註:详情请参考「法律事务」章节。)

6. 与病人的宗教信仰有关的人

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一个人可能会感到惊惶、孤单和无助。这时灵性或宗教便有一个重要的角色。

有些人本来是虔诚的教徒,但患上癌症後却对原有的信仰失去信心;相反有些人一直没有任何信仰、这时却渴求宗教的慰藉。

如有需要,病人/照顾者可以通过医院的癌症病人支援中心、牧灵部等寻求协助。他们会安排适当的宗教人士来探访病者。而在会面时病人应打开心扉、坦诚地倾诉自己的情感。

(註:详情可参考「灵性」章节。)

7. 同路人

在抗癌路上,如果能够得到同路人(例如其他病人、病人组织)的支持、分享经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病人及其照顾者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有需要亦可通过医院的癌症支援中心或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寻求协助。


(於2022年5月定稿)

shutterstock_140886260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