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出絢爛的生命——閱讀《天黑得很慢》之我感

簡介:

重新閱讀專訪𧗠空法師「佛眼看生死」的文章,談到我們應該如何珍惜生命、在死亡來臨之前如何活出美麗的一章。

同一時間,朋友從手機傳來一篇文章,來自中國內地「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的長篇小說《天黑得很慢》。文章透過六種風景,深刻地描述老年人的生活晚景。讀後頗有感想,在此與大家分享。

(註:黑色部份為原文;棕色部份為感受。)

 

人從60歲進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來,這段時間裡有些風景應該要記住。記住了,就會心中有數,不會慌張。

第一種風景,是陪伴身邊的人越來越少。

父輩、祖輩的親人大都已離您而去;同輩多已自顧不暇;晚輩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碌,即便妻子或丈夫也有可能提前撤走,陪伴您的,只有空蕩蕩的日子。您必須學會獨自生活和品嘗與面對孤獨。

這確然是事實,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應對方法,只要抱持開放態度、待人友善和慷慨、不斤斤計較,到了老年還是可以認識新朋友的。

年青時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時會對不熟悉的人存有戒心,猜度別人接納自己的動機。年老便沒有這些顧慮,彼此相處不在乎利益,不比較身家,只是一起高高興興擺龍門陣(香港人說的「吹水」),或是享受共同喜愛的活動(例如行山、雀局),令人感到更舒坦和自在。

例子一——我認識一群老友相約每週六下午看一場電影,之後共晉晚餐。多年來風雨不改,樂也融融。

例子二——幾位六、七十歲的老友相約打籃球。有氣力的把皮球投向球籃;沒有氣力的便給隊友傳波。籃球掉在地上,球友便像小孩般嘻嘻哈哈地追逐那個滾到遠處的皮球。

還有一個優點:年青時因為工作關係,有時需要應酬一些不喜歡的人,年老便可善用自己的時間和金錢,與想見的朋友安排喜歡的節目。

 ch22_4_6_p1.jpg

 

第二種風景,是社會的關注度會越來越小。

不管以前事業曾怎樣輝煌,人如何有名氣,衰老都會讓您變成普通老頭和老太太,聚光燈不再照著,您得學會安靜地呆在一角,去欣賞後來者的熱鬧和風光,而不能且需要克服忌妒和抱怨作祟。

為何要介意成為普通人呢?

若年青時曾經擁有成就固然可喜可賀,英語有一句話:“Everybody has his heyday”,意思是每人都曾經擁有自己光輝的日子。曾經擁有便好,總不能永遠「佔位」,要把機會留給年輕一代,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就算年青時不曾有風光的日子,只是過著平凡的生活,也無須遺憾。不是每個人生下來都是領袖角色,哪裏有一個社會百分百人口都是領導人?平安便是福!

再者,退休後不一定失去貢獻社會的能力,我們可以去做義工,既可排解寂寞(利己),又能幫助別人(利他),何樂而不為?雖然做義工從不希冀回報,但別人一句由衷的感謝語,一個欣慰的笑容,都為你帶來莫大的喜悅。

從前人們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現在醫學昌明,根據2021年統計,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是83.2歲而女性則是87.9歲。若在六十或六十五歲退休,往後的日子可真漫長啊!因此必須好好善用餘下的光景——為了自己,亦為了別人。我期望政府積極推動「第三齡」政策,發揮這一股社會強而有力的新動力。

 ch22_4_6_p2.jpg

 

第三種風景,是前行路上險情不斷。

骨折、心腦血管堵塞、腦萎縮、癌症等,都可能來拜訪您,想不接待都不行。您得學會與疾病共處,帶病生活,視病如友,不要再幻想身無一點疾病的安穩日子。保持良好心態,適當的運動,是您的任務,您得勉勵自己不斷努力。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部機器,日子久了自然會出毛病。應該慶幸的是我們的父輩到了六十多歲已被視為「耆老」;今天,我們年屆七十還是龍精虎猛。

我認為最重要是自愛,也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多做運動,保持肌肉量和關節柔軟,便可更長久維持活動能力(mobility ),有助縮短他日坐在輪椅或躺在床上的時間。

有朋友說努力維持健康,結果是越長命,最後躺在床上受罪的時間便越長,是多麽糟糕!但我認為人的壽命是受先天和後天因素所影響,不知自己的DNA能夠撐多久,但是萬一它「交足功課」為你帶來長壽,但卻因缺乏運動使身體機能加速退化,以至日後須依賴輪椅代步,便非常可惜了。若去世時還是肌肉強壯、活動自如,只是因為某些疾病去世(例如心臟病),那麼剩餘的資源(即活動能力)便算是回贈上天的禮物好了。

誠然,我們要接受「年老」的日子意味「失去」的日子,失去的不單是身邊的親人、好友,更明顯的是伴隨你多年的青春和能力。昔日輕而易舉的事情今天怎樣也做不到,憤怒、抗拒只會增添痛苦,還是安然接受吧。不能跑便慢慢走吧,不能吃煎炸食物便挑選其他美食,一樣感到可口滿足。要積極想想怎樣盡量善用(maximise )「剩餘的能力」,實現「最大利益」。

對老年人來說,疾病的來臨幾乎是必然的事實,是心臟血管疾病?骨質疏鬆?血壓高?甚至是癌症?是什麼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負責任地妥善管理——按醫學守則檢查身體、遵從醫生的叮囑、做好病者本分(服用藥物、控制飲食、勤於運動等),之後便要放下,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事實上,憂慮疾病會縮短個人壽命亦無補於事,就算患上癌症也不一定會奪去生命。誰人能準確地拿捏告別人生舞台的時刻?說不定是在雀局時因食糊興奮過度含笑而去。

 ch22_4_6_p3.jpg

 

第四種風景,是準備到床上生活,重新返回幼年狀態

母親最初把我們帶來人世,是在床上;經過一生艱難曲折的奮鬥,最終還要回到人生原點——床,去接受別人的照料。所不同的是,我們來時有母親照料,我們準備走時,不一定有親人照料。即使有親人,有的也遠不如母親。更多的可能是面帶微笑心裡厭煩的無親無故的護理人員。您得低調,甚至您得感恩。      

對絕大部份人來說,最後躺在床上的日子是無可避免。

不過,就算是躺在床上仍有事可為。身體方面,嘗試舉舉手、抬抬腿、伸展手指、移動腳趾。嘗試調動、觀察和感受身體餘下的資源和力量。

精神方面,感謝現代科技的利便,除了電視之外,只要有一個iPad,便可隨時隨地與居於五湖四海的朋友聊天,瀏覽平台資訊或觀賞喜愛的節目(若眼睛感到疲倦,便聆聽吧),看罷可以閉目養神,在腦海進行分析,老友來了便有更多話題分享。

只要還有知識好奇之心(intellectual curiosity),仍可以享受生命。

可能你會說,始終有一天腦袋會變得不靈光,甚至混沌、失去記憶和分辨能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境界也不乏正面元素——人們清醒時容易感到擔心、害怕和孤獨——沒有認知,這些負面情緒也許不再存在。我們祈求的是混沌的日子盡量不要延長,為家人帶來壓力和傷痛。不過這終歸是上天的課題,不在我們的能力之內,所以不必多想了。

 ch22_4_6_p4.jpg

 

第五種風景,是沿途的騙子很多。

很多騙子都知道老人們口袋裏有些積蓄,於是想盡辦法要把錢騙走,打電話、發簡訊、來郵件,試吃、試用、試聽,快富法、延壽品、開光式,總之,一心想把錢掏空。對此得提高警惕,捂緊錢包,別輕易上當,把錢花在刀刃上。     

騙子所以得逞,往往是受騙者心存貪念。只要自己不貪心,騙徒便很難向你下手。不是手機通訊錄的來電便不要接聽,騙徒總不能在留言說:「嗨,我要來騙你啊!」

ch22_4_6_p5.jpg

 

第六種風景,就是要善待您的老伴(身旁好友/好伴)

說話處處要溫柔體貼,多關心對方,特別是您的丈夫、妻子,她、他是您人生的最後一筆存款,年過60歲了,指望兒女不行,孩子有自己的家庭,最後還是老夫妻相依為命。這把年紀了誰也不會再變心,只有怕失去對方。

夫妻伴侶一起生活數十年,彼此關係習以為常,缺乏新鮮感和“take things for granted”(即認為事物是理所當然)是很自然的。但若你有一份認知( awareness),明白老伴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便應繼續維護和優化這段關係。首先不堅持對方作出改變,而是改變自己。你可盡量保持耐性,回應他的陳腔濫調;花心思為平凡的生活帶來色彩,在夕陽之下拖手擁抱;重拾青蔥歲月,再次體驗一些成年後遺失了的小確幸,在街上漫步,吃滋味甜筒。

 ch22_4_6_p6.jpg

 

..........天黑之前,人生最後一段路途的光線會逐漸變暗且越來越暗,自然增加了難走的程度。因此,60歲以後更要看透人生,盡情珍惜、享受人生,不要再去包纜社會、包攬子孫的鎖事。更不要自以為是,倚老賣老,說起話來居高臨下,既傷人,又傷自己。人老了更要懂得尊重。同時,更要理解、看淡這最後的日子,做些心理準備,道法自然,泰然處之!

「江山代有才人出」、「年青人自有年青人的世界」——這些話耳熟能詳,但重要的是懂得實行。

子女長大了便應調整與他們的相處模式。父母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子女信任的知己,當他們遇到困難盡量幫忙,有需要時提出個人意見。但應有心理準備,對方不一定要言聽計從。

成年子女把自己視為朋友、導師或教練,都是福份!

如果想與別人分享人生歷練,可到不同機構擔任導師。當那些對人生充滿熱誠的年青人向你討教時,你會感到無限滿足。

在媒體上看到一群裝修師傅結伴做義工,為獨居長者修理水喉電器,令我至為感動。

老年須應對很多負面的事情,這是人生的定律,不論如何掙扎也無法逃避,只能安然接受。昔日唸會計學時認識一個概念,就是在準備公司會計報表時,須假設公司是一個持續經營的實體(on a going concern basis)。對我來說,生命也像是一個“going concern” ,就讓我們以樂觀的心態,努力經營吧。儘管在天黑之前,人生最後旅程的光線會暗淡起來,但只要善用溫暖的餘暉,還是可以滿足自己,照亮別人,活出最好的生命質素。

王榮珍

(於2023年7月18日定稿)

 ch22_4_6_p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