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公立醫院治療癌症須知

 

唐美思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專業應用副教授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訪問:王榮珍女士

資料整理:龍小清女士
                  林善雅女士

 

Dr Macy Tong copy.png Janet Wong.jpg

 

 

簡介:

醫管局是香港最大的公營醫療服務提供者,為癌症病人提供檢查、診斷、治療及其他護理服務。在這篇訪問中唐美思醫生為我們詳細解釋醫管局轄下腫瘤科提供的服務、治療流程和在過程中需要留意的地方。

第一部份——醫院管理局為癌症病人提供之服務
第二部份——於醫管局轄下腫瘤科治療癌症的流程
第三部份——治療癌症過程中需要留意的地方

 

第一部分——醫院管理局為癌症病人提供之服務

王:唐醫生,非常感謝你今天接受我的訪問,替我們解釋一下病人在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轄下醫院治療癌症的各方各面。

唐:不用客氣。

醫管局作為香港最大的公營醫療服務提供者,一直致力為病人提供與癌症相關的檢查、診斷、治療及其他護理服務。現時醫管局大概涵蓋香港九成的癌症服務。

醫管局按地理位置設立七個聯網提供醫療服務,在每一個聯網都有一間醫院提供腫瘤科服務。七間醫院詳情如下:

1.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香港柴灣樂民道 3 號
2.  威爾斯親王醫院  新界沙田銀城街 30-32 號
3.  瑪嘉烈醫院    九龍荔枝角瑪嘉烈醫院道2-10號
4.  伊利沙伯醫院     九龍加士居道30號
5.  瑪麗醫院     香港薄扶林道 102 號
6.  屯門醫院     新界屯門青松觀路23號
7.  聯合醫院    九龍觀塘協和街130號

(聯合醫院的臨床腫瘤科是最近成立的,所以有些服務還在開展階段。)
 

醫管局採取以病人為本的方針,由跨專業團隊就病人的治療、監察、社交和心理支援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跨專業團隊包括醫生、護士、醫務社工、臨床心理專家、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職醫療人員等。在心靈照顧方面,醫管局亦聯同神職人員和義工儘量為病人提供支援。

shutterstock_1124727410

 

第二部分——於醫管局轄下腫瘤科治療癌症的流程

王:癌症是一種嚴重疾病,治療過程複雜並牽涉很多不同部門,可否替我們解釋一下。
 

唐:可以。於公立醫院治療癌症的流程簡述如下:

1. 確診階段

很多時病人是在例行醫療檢查,或是自己發現身體有異樣去看醫生而發現自己可能患上癌症,繼而作出跟進。如果病人本來是「睇開」私家醫生的,就可以請醫生寫轉介信到醫管局轄下醫院作進一步的跟進。

醫管局醫生會為病人作檢查,如果他懷疑病人有機會患上癌症,便會為他安排進一步檢測 ——-例如驗血、磁力共振、電腦掃描、內窺鏡檢查等。這些檢測可以由醫管局提供,但是如果病人想避免輪候而儘快做檢測的話,醫管局的醫生亦可以轉介他到私家界別進行檢測。

2. 早期處理(特別是外科手術治療)

如果病人患的癌症仍屬早期未有擴散,第一線治療大多數是以手術切除(如腸癌、或乳癌)為主。醫生會安排病人儘快做手術。由於每間醫管局轄下的主要醫院都有外科部門,這些手術是可以在這些醫院內進行的。

但是亦有例外的情況,譬如:

  • 罕有的癌症:例如是軟組織腫瘤(sarcoma)。由於這種癌症比較罕見,醫管局會集中於三間醫院處理——就是瑪麗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除了是集中資源之外,這個做法亦可以令專科醫生累積經驗、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療;及
  • 兒童癌症:因為兒童癌症和成年人的癌症是非常不同,所以會集中於兒科處理。最近新啟用的啟德兒童醫院便可以為香港的兒童提供各種最先進的癌症治療。

3. 腫瘤科提供的治療和其他服務

在外科手術之後,如有需要外科醫生會轉介病人去聯網轄下的腫瘤科繼續跟進。例如給腫瘤科醫生評估是否需要做輔助治療去減低癌症復發的機會。亦有一些情況病人會在確診後直接轉介到腫瘤科治療。包括:

  • 癌症其主要治療方式並非為外科手術,而是放射治療(如鼻咽癌)或化療(如淋巴癌);
  • 醫療團隊在仔細評估後認為病人有需要先進行放射治療或化療,然後才做手術;
  • 病人在發現癌症的時候已不適合做手術。
     

人在臨床腫瘤科治療的流程可分為以下不同階段:

(1)醫生為病人作出評估

腫瘤科醫生會為病人作出詳細評估,並按他的病情及其他因素(例如身體狀況)考慮治療方案。由於涉及複雜的因素,第一次腫瘤科醫生和病人會面的時間是會較長的。

shutterstock_713551030

(2)醫生為病人解釋和建議治療方案

在掌握到病人的病情之後,醫生會為病人解釋他的處境和建議適合的治療方案。

治療一般分為兩大類:

  • 如癌症是在早期的話,醫生希望能夠提供根治性(curative) 治療;
  • 如癌症已擴散而且不能根治的話(incurable),醫生亦會建議最好的紓緩性(palliative)方案。

治療的方法包括最常見的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類型的藥物治療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醫生都會為病人詳細解釋。

(3)病人和醫生敲定治療方案

在醫生詳細解釋之後,病人便可以和醫生敲定治療方案。

(4)治療前之準備

當病人和醫生決定治療方案之後,醫生便會替病人作出適當安排。例如如果他是需要做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的話,臨床腫瘤科醫生便會安排他做電療設計規劃。

除此之外,醫生亦會按病人的需要替他作出各種適當的預備,例如做不同的檢測(驗血、評估肺功能等),並和有關的專業人員會面:

  • 癌症專科護士 (oncology nurse) —— 治療癌症會帶來很多不同的副作用,令病人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都面對很大的壓力。癌症專科護士便能提供最大的支援,例如向病人和家人詳細解釋治療的過程、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可以如何應付等等。一般來說,護士會以全方位的角度去讓病人詳細了解各方各面的資料。

  • 為了替癌症病人提供更貼心的服務,醫管局近年來開展一個名為癌症個案經理 (cancer case manager) 的計劃。首先應用於最常見的癌症治療—-腸癌治療和乳癌治療。在該計劃之下,癌症個案經理(由資深護士擔任)會按病人的治療及個人需要為他提供指引或「導航」 (navigation),例如安排會見不同的專業人士(譬如心理專家、營養師等),直至病人正式進入治療階段(例如手術或電療化療等);

  • 臨床心理專家 (clinical psychologist) ——- 如病人有嚴重的情緒問題;

  • 營養師 (dietician)——- 如病人有營養不良的問題或在治療前有「增磅」的需要;

  • 物理治療師 (physiotherapist) —— 如病人在癌症或其治療後身體機能需要做物理治療以協助康復,便會安排他見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可以教導病人做一些運動,令他在治療後能較好的面對副作用或是康復得較快。一個例子就是教導將會切除淋巴核的乳癌病人做運動,防止日後淋巴水腫嚴重地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

  • 職業治療師 (occupational therapist) ——- 如癌症或其治療會引起病人日後家居或日常生活遇見問題,職業治療師可以給病人及照顧者一些度身訂造的建議。例如肺癌病人因為疾病而感到氣促,職業治療師便會去詳細了解病人各方面的生活細節,然後給病人和照顧者提出一些改善建議,如何可以利用工具或改善生活流程達到省氣省力的效果;

  • 言語治療師 (speech therapist) —— 如癌症或其治療會引起病人日後在進食或說話上產生問題,語言治療師在評估後可以提出改善建議;

  • 醫務社工 (medical social worker) —— 如病人或照顧者在面對癌症時生活及經濟上有問題,就申請各類的資助(例如一些昂貴的自費藥物及檢查項目),或其他的社會服務,心理輔導等提供資糒及申請程序;及

  • 藥劑師 (clinical pharmacist) —— 這是一項頗新的服務,就是由藥劑師為病人解釋不同藥物的功能和進食時需要留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老人家或長期病患者,他們可能已正在服用很多不同種類的藥物,而藥物和藥物之間可能有潛在的衝突。

shutterstock_190772942


(5)治療期間之監察

在治療期間病人可以遇見不同的問題。例如在化療期間,病人可能嘔吐得很厲害;又或者是體質變得虛弱而不能如期繼續療程(例如是白血球過低),那麼醫生便會作出適當調教—-例如是減低藥物劑量或是延遲下一個治療。

除此之外,醫生會一直監察病人身體的各項重要功能,例如是肝、腎功能。亦會通過不同的檢測去了解治療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及監察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在這段期間如有需要,醫生會安排病人覆診。

(6)治療之後

A.  副作用之處理

在治療之後病人會面對不同的副作用,例如身體衰弱、疲倦、嘔吐、吞嚥困難等等,醫院會有不同的專業人員協助他舒緩這些副作用。一些例子如下:

  • 鼻咽癌病人——-病人的吞嚥功能會被電療嚴重影響,所以語言治療師會教他如何選擇食物、如何改善吞嚥能力等;
  • 直腸癌病人——如果病人的肛門被切除而需要做一個人工造口,那麼如何打理造口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造口護士 (stoma nurse) 會向病人及照顧者解釋造口的結構、如何保持衛生防止感染等; 及
  • 肺癌病人——-在治療之後病人的肺功能會被削弱,容易有氣喘等問題。物理治療師便可教他如何做一些適當的運動去改善肺部功能;職業治療師亦可教他如何在家中使用氧氣機輔助呼吸。


B.  治療有效性之評估

醫生亦需要評估治療是不是達致原有的目標。

如果治療未能達致「治愈」的目標,那醫生便會和病人商討繼續治療的可能性、不同選擇等等。

如果治療已達致「治愈」的目標,那病人就會走上康復之路。不過儘管如是,醫生也會繼續監察病人的情況,確保癌症沒有復發,或如果復發便立即去處理。


4. 康復後之持續監察


醫生會安排病人回醫院覆診,至於覆診的疏、密程度則會視乎病人的癌症種類、嚴重性及對治療的反應等等作考慮。一般來說,在治療完結之後首五年是復發機會最高的時候,所以在這段日子覆診會較為頻密。例如是每三至四個月一次;而在第四及五年則變為半年一次;之後再變成一年一次。


shutterstock_1729585771

 

第三部分——治療癌症過程中需要留意的地方

王:可不可以和我們談談在治療過程中病人(和照顧者)有什麼需要留意的地方?

唐:好的。

冷靜面對

患上癌症令人感到擔心和焦慮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我想說的就是雖然如此,病人和照顧者都應該儘量冷靜下來、沉澱一下,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清楚理解自己的情況、可以有的治療選擇、想在什麼地方進行治療等。癌症雖然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它的發生不是一朝一夕,所以不用草率的作出決定。除非是非常特殊的情況,否則用一、兩個星期時間去詳細考慮才作出決定是不會對病情有什麼影響的。

策劃日常生活上的配合

病人和照顧者亦應該考慮一下將來進行治療時日常生活應如何規劃和配合。例如自己是在沙田居住,不要聽見別人說在港島某醫院很好的便想去那裏治療。因為交通實在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就算病人是有資源坐計程車,但治療期間病人可能會非常疲累,每次來回花兩、三個小時身體實在難以負荷。而當萬一找不到計程車時,情況就更困難了。再者,如果病人在治療期間身體突然出現嚴重不適而需要到急症室求診。救護車只會把病人送到最相近的急症公立醫院。


shutterstock_1932441920

評估財政能力

無可否認在私家界別治療癌症是有優點的——例如是方便和靈活性高、能夠選擇固定的醫生、治療環境較為舒適等。但是在決定到私家界別治療之前,病人和照顧者應先評估自己在財務上的可持續性。因為長遠來說牽涉的金錢可能很多。如預先沒有作周詳的計劃,到治療後期出現巨大財困便不好了。

尋找第二專業意見

王:很多時病人在公立醫院看完專科醫生外,亦想去私家界別找醫生作第二專業意見,請問你會不會介意呢?

唐:絕對不會介意!癌症是一個嚴重疾病,病人要去多作詳細了解是非常合理的。

尋找中醫治療

王:很多時病人在看西醫之餘亦想看中醫,請問你又會不會介意呢 ?病人在看中醫時又有什麼需要留意嗎?

唐:我個人亦不會介意。重要的是病人要告訴主診醫生他正在接受中醫治療,因為病人進食的中藥也可能影響身體功能或與西醫治療有衝突的,所以主診醫生知道比較好。

其實病人和醫生都是同坐一條船,目的就是希望戰勝癌魔,所以坦誠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情緒支援

王:我了解在公家醫院你們的工作壓力是非常大,請問可有時間關顧病人精神上的需要?

唐:就算是時間緊迫,照顧病人精神上的需要也是重要的。因為如果病人正處於極端的情緒之中,實在很難和他理性討論病情和敲定治療方案。如果有需要我們會轉介他去看心理專家。

從我過往的經驗,很多時病人在努力打仗——即是積極治療時,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去想太多和太遠、或是靈性方面的問題。反而到了治療差不多完結的時候,他們的各種負面情緒就可能會湧現,例如是抑鬱、創傷後遺症等。所以家人應該多加留意並提供支援。

王: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很多時大家都覺得治療完畢、代表病人已經戰勝癌魔,便開始忽略病人的感受。

shutterstock_728082382

靈性角度

王:請問你怎樣看靈性方面?

唐:靈性是重要的,靈性並不單指宗教,亦包括對生命的反思——可有成就感、可有虧欠於人、如有一天離開世界可有遺憾等。所以我覺得照顧者如想在靈性方面幫助病人,就應該和他一同尋找意義和回顧人生。如果有什麼事情是病人一直都很想做的,那便鼓勵他去完成。

王:如果病人一直想去看北極光、但從來沒有時間。現在治療完成,身體雖然有些虛弱,但亦可以去旅行。不過家人非常擔心嚴寒的天氣會對他有壞的影響。如果諮詢你你會贊成嗎?

唐:原則上我不會反對。重要的是在出發前病人和照顧者要作出周詳的準備——例如詳細諮詢醫生病人身體狀況可否支撐得住、如果在外國健康出了問題怎樣處理、帶足夠的藥物和衣服、有可信賴的家人陪伴等。

王:我記得我曾聽過一位朋友的朋友的故事——父親患了癌症 remission(緩解)期間時想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母親大力反對並覺得他簡直是瘋了。但她女兒卻勸服媽媽容許她陪爸爸去。我覺得這是女兒尊重爸爸、和極愛爸爸的表現,才肯承擔如此沈重的責任,試想如果爸爸真的出了什麼事,她便要承受他人的埋怨甚至指責。

王:做了那麼多年腫瘤科醫生,見盡人間生離死別,你對生死有什麼看法?

唐:雖然是醫生,我也是害怕死亡的,但害怕是沒有用的,因為它是生命中最肯定的「必然」。我們應該學習了解和面對死亡。我見過很多病人和愛他的家人都不知如何面對、異常痛苦。我常常希望香港能在生死教育方面多做一些,令大家不會對死亡那麼陌生和恐懼。特別是年青人,我見過他們的徬徨和掙扎,意識到他們根本從來沒有想過、見過和了解過死亡究竟是什麼——甚至疾病是什麼。我們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真的沒有機會接觸過。我非常希望更多的年青人能到醫院做義工,這樣他們既能幫助到別人、亦能幫助到自己,在將來人生路上和頑疾和死亡相遇的時候便可以勇敢的面對。

王:非常感激你今天和我們分享了那麼多。

唐:不用客氣。

(於2021年4月定稿)

shutterstock_46247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