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疼痛 (Pain)

shutterstock_1938608665.jpeg

一、定義

痛是病人主觀的感覺,每個人的痛都是獨特的。長期的疼痛可以對病人的身體、情緒、社交生活以致靈性上都可以帶來重要影響。

根據國際疼痛研究學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疼痛可定義為:『一種感覺及情緒上的不適經驗,可能與真實或潛在的組織傷害相關。』

癌症疼痛定義為:『由癌症或癌症治療所引起之疼痛。』

二、成因

-  癌症相關:腫瘤引起的脹痛、被腫瘤壓著的神經痛、骨擴散引起骨痛等。

-  因診療檢查過程或治療程序引起:如手術傷口疼痛、放射治療引起口膜黏膜發炎、抽組織檢查、引流胸腔積液等。

-  心理因素:情緒激動引致心口翳痛、過份擔憂亦會令痛楚增加、與家人、朋友的關係緊張等。

三、表徵及影響

-  疼痛能讓病人擔憂、疲勞、沮喪、生氣、孤單、增加精神壓力。

-  疼痛會干擾日常生活、睡眠質素、飲食;甚至影響對工作、社交和娛樂的興趣。

四、醫護人員一般會探取的措施 

-  評估病人痛楚的原因。從了解疼痛的位置、性質、強度及對病人生活質素的影響等而給予適合止痛藥物。

-  按病人個別情況,亦可考慮利用藥物以外的方法去紓緩痛楚。例如:放射治療、物理治療、熱敷、轉換體位等。

五、病人和照顧者可以採取的措施

-  要對止痛藥的用法、副作用有正確的認識。

-  可以紀錄每日痛楚的時間、程度、痛楚的位置。留意有甚麼原因令痛楚加劇或減少、以及需要額外服用止痛藥的次數與份量。這些資料對評估病患對止痛藥成效有重大的幫助。

-  除了按時按劑量服用止痛藥外,還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減輕痛的程度。如轉換一個舒適的位置、用暖敷鬆弛肌肉、聽柔和放鬆的音樂、靜觀、冥想等方法都有文獻研究可以減輕痛楚的程度。

六、病人和照顧者需要避免的事項

-  避免自行調校止痛藥的份量及次數。

-  部分病人很抗拒嗎啡成份的止痛藥物,擔心服藥後出現嚴重的副作用。

-  有部份病人和照顧者對止痛藥有錯誤的理解。病人和照顧者對止痛藥常有的誤解如:

1. 服食止痛藥 (特別是嗎啡類藥物)會上癮,不想對止痛藥做成依賴。

2. 認為嗎啡藥物是最後防線,如果太早用恐怕將來再無藥物可用。

3. 以為癌症本身一定會有痛楚,所以不能用藥物紓緩。

4. 給予病人服用含有嗎啡成份的止痛藥等同答應安樂死。

七、甚麼時候要諮詢醫護人員

-  痛楚程度增加,止痛藥止痛效果欠佳,痛楚影響日常生活、睡眠質素、胃口等。

-  止痛藥的副作用嚴重,例如:嘔吐、暈弦、便秘等。已經按醫生囑咐服食輔助藥物但副作用仍然影響病人日常生活。

-  要如實告訴醫護人員服用止痛藥後的效果及其副作用。醫護人員會根據這一些重要資料去調節止痛方法,務求達到最佳的止痛效果。

八、結語

疼痛是病人主觀的感覺,家人和照顧者要相信病人表達對痛的困擾及痛楚的程度。

病人亦要對醫護人員信任,確實表達痛的程度和服用止痛藥後的情況。希望共同努力下,達到最佳止痛效果及提升病人的生活質素。

(於2021年1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