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連煒鈴醫師
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專業顧問
註冊中醫師

 

訪問:王榮珍女士

 

資料整理:歐陽畹華女士

 

Dr Lin.png Janet Wong.jpg

 

 

簡介:

針灸在中醫來說是源遠流長,近年來在國際上亦有具權威性的西方醫學機構接受用針灸替病人紓緩症狀。亦有癌症病人想嘗試用針灸來紓緩治療的副作用,但是又不太理解其中原理。在這篇訪問中連煒鈴醫師會為我們解釋針灸的定義、基本原理、施行過程和在那些方面可以幫助癌症病人。

 

第一部份——針灸的定義和基本原理
第二部份——施行針灸的過程
第三部份——針法
第四部份——灸法
第五部份——其他有關方法
第六部份——針灸如何幫助癌症病人

 

第一部份——針灸的定義和基本原理

王:針灸在中醫來說是源遠流長,而近年來在國際上亦有具權威的西方醫學院開始接受用針灸替病人紓緩症狀。

今天我非常高興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的連煒鈴中醫師和我們談一談。

連醫師,多謝你接受我的訪問。

連:不用客氣。


定義

王:請問針灸的定義是什麼?

連: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即以針刺激穴道;及以艾草或其他中藥溫灸穴位的中醫治療手法。

針灸是中醫治療中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基本原理

王:其基本原理如何?

連:簡單來說,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一、陰陽調和、平衡狀態

中國醫學十分重視陰陽學說,認為人體陰陽調和,達到一種平衡狀態,便可以維持人們健康的生理狀態。然而因各種內、外因素破壞了人體的陰陽平衡,就會導致體內產生病理變化。

二、經絡

中醫經絡學說認為經絡溝通和聯繫着人體內的各個器官組織,包括臟腑、皮毛、筋肉、骨骼等,使之緊密地聯成一個整體。經絡系統並且負責輸送全身的氣血和津液,使身體中的各個組織與器官保持平衡和穩定。

當經絡不通時,人體氣血運行亦會受阻,令邪氣有可乘之機,人體便會開始出現病變。

三、針灸如何逆轉病變

針灸治療可以調整人體內的氣血運行、調和臟腑、疏通經絡、使經絡系統恢復正常,以達到平衡陰陽,扶正祛邪,病症因此得以治愈。

王:請問近年來是否針灸在西醫的領域都越來越為大家所接受?

連:是的。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1980年初版的〈世界衛生‧針灸專刊〉,提出並建議在全世界推廣應用針灸治療的病症有43種。 1996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義大利米蘭會議中通過64種針灸適應症,其中包括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婦科病、神經精神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等。

shutterstock_635954000_2.jpeg

第二部份——施行針灸的過程

王:那麼中醫是如何施行針灸的?

連:中醫師對病人作辨證診斷,找到與疾病所在之相應穴位,以特製的金屬針或燃燒的艾絨等,在穴位上進行刺激,從而調和氣血、暢通經絡。

透過治療,身體便可以重回陰陽平衡,使機體重歸於「陰平陽秘」(指陰陽動態平衡;“陰平陽秘”中的平、秘都是一個意思,平衡。「陰平」即陰氣平順,「陽秘」即陽氣固守,是陰陽兩者互相調節而維持的相對平衡。),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王:請問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說,這個原理可以怎麼解釋?

連:從現代醫學及生理學的觀點來看,針灸刺激人體局部後,會引起自律神經系統中的一連串反應,包括:

-加速血液循環;

-促使免疫系統分泌;及

-增加有助人體對抗疾病和鎮痛的各種物質,如內啡肽/安多酚 (Endorphin)、腺苷 (Adenosine) 等;

從而達到治病和強身保健的效果。

王:是否有些研究指針灸的作用可能和間質有關係?

連:是的,近年研究有提出新觀點,指出針灸的作用關鍵可能隱藏在人體皮膚下及主要組織和器官周邊的間質(interstitium)有關。

一直以來,科學家未找到針灸在解剖學上的有關證據,沒有任何的動脈、靜脈、神經系統能對應經絡,這是研究針灸療法的學者難以解釋為何將針插在一個穴位上就能影響到插針以外的部位,達致更廣的療效。

在2018年美國 Mount Sinai Beth Israel 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提出針灸與間質可能的關係,因為針刺在人體皮層所插入的部位正是間質。如果針灸能夠影響間質中液體的流動,對解釋針灸的治療或許有進一步的幫助。

shutterstock_690310138_0.jpeg

第三部份——針法

分類

王:或者我們有系統的先談一談「針法」,然後才談「灸法」。

請問「針法」有什麼不同的類別?

連:可以分為「手法運針」和「電針」兩種。

手法運針

這是指中醫師先在所選穴位進針,針刺後運用手法使之「得氣」,即針刺部份出現「酸」、「麻」、「脹」、「重」的感覺。

基本上手法運針適用於所有疾病 ,包括:頭面軀體痛症、內科病症、婦兒科病症、皮膚及外科病症、五官科病症、急症等。

電針

王:那麼電針呢?

連:電針是現代科技促成的另一種針刺刺激方法,利用電針機所發出的電脈衝來加強對相關穴道的刺激。

中醫師在選擇好穴位之後,將電針機的兩極分別接在已插入穴位的針柄上,然後選擇好所需的波型及頻率,利用電流繼續刺激穴位。

電針的常用適應症:

-麻痺為主症的疾病,如:偏癱、面癱、腦炎後遺症及其他神經麻痺等;

-疼痛病症,如偏頭痛、頸肩痛、腰痛、關節痛、牙痛等;及

-針感遲鈍者。

電針亦可保持較長時間的針刺激作用。

王:那什麼時候用「手法運針」又什麼時候用「電針」?

連:手法運針和電針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刺激:

-手法運針是透過提出「提插捻轉」等機械原理動作來刺激穴位,以酸脹感為主,主要經以III 類為主的細纖維傳入中樞神經;而電針則主要是倚賴電流的作用,來興奮穴位組織,以麻為主,主要經以II類為主的組織纖維傳入中樞神經;

-手法運針和電針的針刺效應也不盡同,有實驗研究指出,手法運針在提高皮膚溫度、鎮痛針麻、調整胃電活動、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抑制癎樣放電等方面也較電針為佳,而電針對促進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和對於前阿黑皮素有關的多肽的影響方面則較手法運針好。

因此,手法運針和電針的功效各有所長,即使是單純留針也有一定作用,並不是某種方法一定比另一種方法的療效更好,中醫會因應臨床具體情況為病人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神經纖維的分類:

1.根據電生理學的特性分類主要是根據傳導速度(複合動作電位內各波峰出現的時間)和後電位的差異,將哺乳類動物的周圍神經的纖維分為A、B、C三類。
A類:包括有髓鞘的軀體的傳入和傳出纖維,根據其平均傳導速度又進一步分為α、β、γ、δ四類。
B類:有髓鞘的自主神經的節前纖維。
C類:包括無髓鞘的軀體傳入纖維(drC)及自主神經節後纖維(sC)。
D類纖維的直徑<3μm,傳導速度<15m/s,與Aδ纖維非常近似,但兩者的鋒電位及後電位很不相同。Aδ纖維的鋒電位時程較長,後負後電位,而有一個大的正後電位。

2.根據纖維的直徑的大小及來源分類將傳入纖維分為I、Ⅱ、Ⅲ、N四類(見附表),I類纖維中包括Ia和Ib兩類。

 

纖維類別 來源 直徑(μm) 傳導速度(m/s) 電生理學上的分類
I 肌梭及腱器官的傳入纖維 12-22 70-120
皮膚的機械感受器傳入纖維(觸、壓、振動感受器傳入纖維) 5-12 25-70
皮膚痛溫覺傳入纖維,肌肉的深部壓覺傳入纖維 2-5 10-25
N 無髓的痛覺纖維,溫度、機械感受器傳入纖維  0.1-1.3 1 C

shutterstock_1759084043.jpeg

第四部份——灸法

王:那麼灸法又如何?

定義

連:灸——多是指用火薰灼穴位或身體局部皮膚來治療疾病的方法。

灸法通常使用艾草,在體表施以溫和的熱力,達致溫通經絡的功能。


施行過程

王:施行的過程又如何?

連:正如中醫師臨床用藥時,會先運用四診(望、聞、問、切),收集病者的病史、症狀和體癥,通過綜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再根據辨證的結果,施以相應的治療方法,即中醫獨特的「辨證論治」。

艾灸治療也需要辨證論治:

-中醫師透過四診所得的相關資料,判斷疾病性質(屬陽或陰,屬寒或熱,屬虛或實);辨別疾病位置(在表或在裏),在臟或在腑,在哪些經絡位置等;

-根據結果而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法,包括

  •  理  (理論);
  •  法(方法);
  •  方(處方);
  •  穴(穴位);及
  •  術(技術)

五方面,以疏通經絡,調整氣血,從而平衡陰陽、調和臟腑、充盈氣血。

不過有一點要補充,就是中醫師要根據病人的體質或所患之疾病來替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例如如果病人本身體質是「偏熱」,又或者是本身已發熱,那便不適宜用「灸法治療」;相反病人患的是「寒邪」之症而體質亦適合,那便可以用「灸法治療」。一個例子就是如果腸胃「寒」,那麼在相關穴位施以灸法,便可以溫熱腸胃,紓緩不適。

shutterstock_621842960.jpeg


分類

王:請問灸法有什麼分類?

連:灸法主要分兩類——艾灸和非艾灸兩大類:

艾灸——主要使用艾絨或艾條。

值得一提,傳統的艾灸法中有一種是「直接灸」,即把艾絨置於皮膚上燃燒,故較易使患者感到輕微灼痛不適,局部皮膚或出現小水泡,但只要配合適當護理,待皮膚自然癒合,並無大礙。當然,醫者在施灸之前應清楚地向病人說明「直接灸」或會產生的副反應及其處理方法;及

非艾灸——包括燈火灸、電熱灸、藥物敷貼(如天灸)等。

燈火灸是灸法之一。指用燈草蘸植物油點火後在穴位上直接點灼的灸法。又稱燈草灸、打燈火、焠法。操作時應蘸油適量,動作迅速,以防燃油下滴引起燙傷。當燈火灼及穴位皮膚時可聽見輕微「拍」聲,燈火即滅,稱為一燋。每穴一般只灸一燋。灸後局部稍起紅暈,應注意清潔,避免感染。《本草綱目》卷六:「燈火,主治小兒驚風、昏迷、搐搦,竄視諸病,又治頭風脹痛。」臨牀還用於腮腺炎,呃逆,嘔吐,陰痧腹痛,小兒消化不良,功能性子宮出血,手足厥冷等病證。本法適於各科病證治療,如頭痛、胃脘痛、胸痛、腰痛、痹證、疝氣、外感、鼻衄、瘰癧、肉瘤、濕疹、月經不調、帶下、痛經、乳疾、等病證。對流行性腮腺炎、小兒消化不良、驚厥、呃逆、腹痛以及功能性子宮出血、網球肘等更為常用。注意:本法灸火處多有小塊灼傷,要保持清潔,以防感染,灸後3日內不宜沾生水。

電熱灸是以電為熱源的一種灸法。電熱灸法器是現代針灸工作者和其它學科工作者較早合作研製的非艾熱源灸法器,並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故此類灸法儀的種類較多。其中以仿灸治療儀應用較為普遍。所謂仿真灸法儀是根據傳統的艾灸燃燒時所輻射的光譜,運用仿真技術進行模擬,充分發揮了傳統灸法温經散寒、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功能,並且無污染無損傷,便於操作。

穴位敷貼療法是將藥物研為細末,並與各種不同的液體調製成糊狀製劑,敷貼於一定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這是古代醫家把藥物外敷法和經絡腧穴的特殊功能結合起來應用,大大提高了臨牀療效。

天灸則屬於穴位敷貼療法與中醫時間醫學的結合,是在特定日子,採用溫熱性中藥貼敷於穴位,藥物透過皮膚刺激局部穴位,從而達到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起到強壯臟腑,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黃帝內經》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說法。夏天的三伏灸與冬天的三九灸正是根據此原理來治病和保健的,是一種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的一種療法,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虛寒性的疾病,其適應症較廣。有關呼吸系統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體虛反覆感冒等;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痛/腹痛、反覆腹瀉/便秘、小兒厭食等;婦科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痛症等;還有屬於中醫寒性痺症範疇的四肢關節痛、頸肩、腰痛等。臨床使用時,必須遵從中醫的辨證論治,以特定比例調配的中藥,結合準確的穴位進行敷貼,才能獲得最佳療效。

王:做艾灸的時候需要燒艾草,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物質,會不會對病人的肺部有傷害?

連:不可否認,長期吸入艾灸的煙霧,對人是有傷害的。其中的粉塵等有毒物質可能危害人體肺部,哮喘的病人尤其要注意,如果艾灸後症狀沒有減輕,最好停止艾灸。

人群中的確存在對艾煙過敏的情況。艾煙引起的症狀和枯草熱類似,有扁桃體腫大、咽癢、目痛、咽鼓管癢和很明顯的昏睡,甚至有的人逐漸發展到對吸煙很敏感,以至於對有煙霧的房間難以忍受,有時還有胸中發熱或煩躁等感覺,提示艾煙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挑選的艾條質量比較好的話,少量吸入艾灸的煙對人體是無害的。而且,艾煙對人體還有一些養生作用。

俗話説:「是藥三分毒」,沒有任何一種藥物是絕對安全的,但又不能因少量的毒性物質而放棄使用。所以,怎樣在艾煙療效與安全性兩者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是我們要考慮的。

shutterstock_1110661469.jpeg

第五部份——其他有關方法

王:瞭解中醫除了針灸,還有推拿、熱敷、薰洗等。可否請連醫師解釋一下?

推拿按摩

連:推拿按摩及穴位按壓也是中醫臨床上防治疾病的常用療法,應用範圍廣泛,同樣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人體陰陽,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一般來說,推拿按摩及穴位按壓的刺激溫和,副作用更少,更適合一些畏懼針刺的人。此外,某些推拿按摩及穴位按壓手法較簡單,十分安全,故其可作為一種自我保健或由照顧者操作的治療方法。

shutterstock_387184012.jpeg

中藥熱敷

另一方面,中藥熱敷、熏洗療法是中醫藥外治法的特色療法之一,利用加熱的中藥或藥液在患部進行熱敷、熏洗,以熱力和藥物的作用,促進局部和全身氣血運行,從而起到疏通經絡、滑利關節、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等作用。

中藥熱敷、熏洗療法療效顯著,副作用小、應用範圍廣泛;臨床上,多應用於肢體損傷有瘀腫積聚、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酸痛麻木、筋骨關節強直拘攣等症。對癌症患者來說,在化療前及化療期間利用中藥熱敷或薰洗四肢,能有效減輕局部疼痛、麻木等不適症狀。

王:中醫說「通則不痛」對嗎?

連:對的。疼痛的發生都是因為經絡中的氣血流通不暢所致,熱敷和艾灸熱力能令血氣流通、從而達到血氣通暢,溫通經絡,通則不痛的效果 。

shutterstock_1803838021_0.jpeg

第六部份——針灸如何幫助癌症病人

王:現在就進入我們最關心的部份,就是針灸如何能夠幫助到癌症朋友?

連:早在1997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便已指出,針灸可以緩解噁心、嘔吐、疼痛等癌症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副作用,且相當安全,應被納入正規醫療項目。迄今,美國大部份的癌症中心很多都設立了輔助療法中心,並提供針灸服務。

王:或者逐一解釋?

連:好的。

(1)疼痛

臨床上,針灸最常用於處理癌症病患的疼痛。據統計有高達80%的病患須忍受癌症本身和其治療所帶來的疼痛,若使用針灸合併西醫的止痛藥物治療,其效果較單獨使用止痛藥物的效果為佳,更可減少止痛藥的劑量和副作用。

(2)腸胃不適

化學治療藥物常導致患者出現腸胃道不適,如噁心、嘔吐、腹瀉、便秘等。針灸可以用來預防和治療化療所致的噁心、嘔吐、腹瀉、便秘等症狀,並可減少西醫止吐藥物的劑量。

(3)神經病變

部份癌症患者需使用鉑金類、紫杉醇類等化療藥物治療,容易導致周邊神經病變,造成四肢疼痛、麻木、感覺遲鈍。不少患者在化療結束後數月,甚或數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影響日常活動功能及生活質量。有研究顯示,針灸可改善周邊神經病變症狀,在化療期間減輕患者四肢疼痛、麻木症狀,並促進化療後患者肢體感覺的復常。

(4)疲憊

有統計顯示,70~90%的癌症患者會有癌因性疲憊的問題,並難以透過休息而完全改善。研究發現針灸可以顯著改善癌因性疲憊,對於體力衰弱、無法運動的癌症病患而言,可以透過針灸而改善其疲倦無力的狀況。

(5)潮熱、盜汗或關節僵硬疼痛

乳癌、前列腺癌病患常透過西醫的荷爾蒙療法來達到治療和控制腫瘤的生長。荷爾蒙療法容易造成潮熱、盜汗或關節僵硬疼痛,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擾。研究發現針灸可有效改善這些由藥物引起的副反應,對於需接受多年賀爾蒙治療的病人來說,針灸是值得考慮的癌症輔助治療。

(6)睡眠障礙、情緒焦慮或憂鬱

針灸也常用來改善癌症病患的睡眠障礙、情緒焦慮或憂鬱。

(7)口乾、吞嚥困難

針灸亦可幫助治療口乾、吞嚥困難等臨床常見問題。

總而言之,針灸療法不但有效針對地緩解多種癌症病人常有的症狀,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而且亦可以整體調和患者的氣血和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有助抗癌。針灸有安全、有效的優點,而且不會與西醫治療有藥物的相互作用,所以值得在臨床上使用。

(註:建議參考文章:
<針灸及相關治療能舒緩癌症治療相關的症狀嗎?>

系統性文獻回顧發佈日期:二零一六年三月
https://www.hkiim.cuhk.edu.hk/ceim/tc/synopsis/detail/acupuncture-and-related-therapies/244 )

王:非常感激你接受我的訪問,分享了那麼多。

連:不用客氣。

(於2022年1月定稿)

shutterstock_113491230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