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於治療癌症的角色

 

資料提供/更新:劉宇龍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教授

 

資料整理:曲廖秀芳女士
                  廖莉莉女士
                  歐陽畹華女士

 

yulong lau_0.jpg

 

 

簡介:

在這一篇非常詳盡的文章中,劉宇龍教授替我們從各方各面闡述中醫於治療癌症的角色。內容包括:

 

第一部份:引言
第二部份:中醫於治療癌症的角色
第三部份:中醫治療如何紓緩癌症病人的不適和西醫治療之副作用
第四部份:中醫如何調理/強化身體減低「復發」/「轉移」的機會——扶正固本、袪邪攻毒
第五部份:「單純」中醫治療因年老體弱而不能/不想承受西醫治療的病人
第六部份:中藥之物性和處理/服用須知
第七部份:中醫如何和西醫結合治療帶來最大的好處

 

第一部份:引言

 

香港是一個華人社會,很多病人在知道自己患上癌症之後,除了接受西醫治療亦想嘗試中醫治療。但同時亦擔心兩者之中可有衝突。本章旨在闡述中醫如何治療癌症、和西醫治療如何配合等。

shutterstock_375352234_0.jpeg

第二部份:中醫於治療癌症的角色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治療中扮演了積極角色,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紓緩癌症病人的不適和西醫治療之副作用;
  2. 調理、 強化身體減低「復發」/「轉移」的機會;及
  3. 「單獨」治療因年老或體弱而不能/不想承受西醫治療的病人。

以下將逐一闡述。

shutterstock_241293100_1.jpeg

第三部份:中醫治療如何紓緩癌症病人的不適和西醫治療之副作用

 

中醫藥可參與各個階段癌症患者的治療,有時輔助西醫手術、放療、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並減毒增效。


(一)與手術配合

對於早期和部分中期癌症患者,手術切除腫瘤病灶可迅速降低癌瘤負荷,但手術有創傷、出血、容易耗傷氣血,及損傷臟腑經絡的副作用。

手術後用中醫藥調理,可減少或消除術後各種不適,加速康復。


例子一:肺癌

如肺癌術後,患者存在咳嗽、胸痛、氣喘、乏力等,屬於肺脾兩虛,中醫補益肺脾,寬胸理氣化瘀止痛,可助緩解上述不適,促進身體盡快復原。

例子二:胃癌

如胃腸、腫瘤術後,出現腹脹、食慾差、腹痛、便秘或腹瀉,可以服用健脾和胃,理氣化濕之藥舒緩。經過手術後2-4週的中藥調理,患者脾胃消化功能得到恢復,體力增強,手術引起的種種不適已得到大部分的緩解。為術後的進一步化療或放射治療創造條件。

shutterstock_590560316.jpeg


(二)與放射治療配合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引起的毒副反應程度,與照射部位、照射面積及每次照射劑量以及總劑量有關。中醫認為放射線是一種「火熱毒邪」,會耗氣傷陰,損傷脾胃肝腎等。

根據放射治療部位不同,引起的放射反應不同,中醫治法方藥有別。分述如下。


例子一:腦部受放射治療影響

腦部腫瘤放射治療可能導致腦組織充血、水腫,出現頭痛、頭暈,嘔吐等。中醫以滋腎平肝,活血利水治療。

常用中藥:枸杞子、熟地、川芎、川牛膝、豬苓、鉤藤、石決明等。

 

例子二:鼻咽及喉部(鼻咽癌、喉癌、口腔癌)

放療後,會出現口腔鼻腔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咽喉或鼻咽出現疼痛、口乾等。以清熱養陰、生津潤燥的中藥治療。

常用中藥:天花粉、沙參、麥冬、蘆根、生甘草等。推薦食療方:金銀花10克,石斛10克,雪梨1個切片,煎水300毫升,少量頻服,代茶飲。


例子三:胸部(肺癌、部分乳腺癌術後放療)

放療後,可能會產生放射性肺炎、胸壁皮膚放射性皮炎。主要表現有胸悶、氣短、乾咳疲乏、胸壁放射部位皮膚紅腫等。治療以養陰潤肺。

常用中藥:天花粉、沙參、麥冬、杏仁、百合等。


例子四:食道癌

放療後引起放射性食道炎,表現有吞嚥困難、飲食過程中胸骨後疼痛。以清熱解毒、寬胸順氣治療。

常用中藥:天花粉、蒲公英、荷葉梗、石斛、沙參、三七等。


例子五:上腹部

放療後,常有食慾不振、嘔吐等,要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常用中藥:白朮、茯苓、砂仁、陳皮、竹茹等治療。


例子六:下腹部(結腸、直腸癌)

放療後,常有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或有便血。用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澀腸止瀉治療。

常用中藥:地榆、槐花、馬齒莧、敗醬草、赤小豆等。


例子七:盆腔子(子宮頸癌、前列腺癌)

放療後,會產生泌尿道炎症反應。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需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涼血止血。常用中藥:小薊、生地、白茅根、瞿麥、萹蓄等。

推薦食療方:白茅根15克,赤小豆10克,粉葛10克,熟薏苡仁15克,煲湯飲用,每日一次。

shutterstock_1419829877_0.jpeg  
(三)與化療配合

癌症治療中,化學藥物在抑制或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給正常人體組織器官帶來損害,導致造血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毒副作用。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防治化療毒副作用。


中醫治療化療毒副反應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例子一:化療全身反應

化療後常見有神倦、頭暈、疲乏、大小便失調等。治療以益氣養血,滋補肝腎。

常用中藥如:黨參、黃耆、雞血藤、枸杞子等。


例子二:消化道副反應

化療後患者常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等。中醫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嘔法治療。

常用藥如:白朮(補脾益氣、燥濕利水作用)、茯苓、砂仁、陳皮、竹茹等。

推薦食療方:陳皮5克,砂仁5克(去殼),大棗5枚,山藥15克,大米100克,生薑絲少量,煲粥食用。


例子三:骨髓抑制

大多數化療藥物均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

-紅細胞減少

• 多為氣血兩虛,應用益氣養血中藥調理。
常用藥如:人參、阿膠、熟地等。

-白細胞減少

• 多以補氣健脾、滋補肝腎治療。
常用藥如:黨參、黃耆、雞血藤、女貞子等。

-血小板減少

• 應予補氣攝血、涼血止血調理。
常用藥如:人參、三七、生地、花生衣等。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例子四:肝損害

一些化療藥物對肝功能有損害。患者表現肝區不適、黃疸等。中醫以疏肝清熱利濕治療。

常用藥如:茵陳、溪黃草、垂盆草等。


例子五:脫髮

中藥採用補血生髮、補腎養陰、涼血活血治療脫髮。

常用藥如:熟地、何首鳥、女貞子等。


例子六:泌尿系毒性

化療導致泌尿系統毒副作用,表現尿頻、尿急、尿痛等。中藥治以利尿滲濕、涼血止血。

常用藥如:車前草、白茅根、淡竹葉等。


例子七:神經毒性

某些化學藥物會造成周圍神經損害而出現指端麻木、跟腱反射減退等。中藥治療原則是袪風活血、通經活絡等。

常用藥如:路路通、雞血藤、桑枝、牛膝等。

推薦外洗方:雞血藤20克,紅花8克,艾葉10克,加水2500毫升,煎藥水1000毫升,以溫水,浸泡手腳20分鐘。每日1次。


病人接受化療和放療時可否同時服用中藥?


在香港腫瘤專科醫生多不主張化療時服用中藥,他們從對病人負責的角度出發,擔心化療時服用中藥,是否增加化療毒副反應,影響順利完成化療療程,又或擔心中藥是否降低化療效果。因此病人及腫瘤專科醫生均較認同完成化療療程後才應服用中藥鞏固療效。

然而中藥與化療藥同時應用在中國大陸已較普遍,其目的是希望中藥能增強化療療效,減輕化療毒副反應,已經有較多證據表明中藥對化療引起的消化道反應,有較好療效,對化療引起的貧血,白細胞下降,血小板下降療效滿意,中藥對化療的增效作用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據支持。

理論上,如中藥運用不合理,比如化療期間使用過多攻擊腫瘤的中藥,有可能增加化療毒副反應的可能,甚至用藥不當有可能降低化療療效。因此要達到中藥對化療滅毒增效的功效,需要由熟悉化療又瞭解中藥藥性的中醫師進行。

如果病人不清楚化療期間可否服用中藥,建議徵詢腫瘤專科醫生及中醫師的意見。

其實除中藥以外,化療期間運用針灸同樣可以有效紓緩化療導致的消化道副反應,而針灸治療在西方醫學亦廣為接受。

shutterstock_1479413984.jpeg


(四)與標靶治療配合


標靶治療帶來的某些副作用亦可用中藥紓緩:

  • 血熱火毒(皮疹) ——可清熱涼血解毒;
  • 血瘀(血管栓塞) ——可行氣活血;及
  • 抗藥性(無效)——可滋陰涼血散結。


不過須謹慎使用破血化瘀藥物,注射藥物期間需停中藥、或西醫藥分開兩小時以上。病人須就自己獨特情況諮詢中醫師。


(五)與免疫治療配合

在免疫治療方面中醫可某程度上幫助「減毒」。

shutterstock_1295494501_1.jpeg

第四部份:中醫如何調理/強化身體減低「復發」/「轉移」的機會——扶正固本、袪邪攻毒

 

(一)中醫如何定義復發、轉移

癌症經手術、放療、化療及中醫中藥治療後,腫瘤局部殘存的癌細胞在適合於生長的條件下在原發部位發生新的病灶,稱為「復發」。殘存癌細胞經血、淋巴系統以種植方式散播到其他部位形成新的同一類型的腫瘤,就是「轉移」。


(二)「復發」「轉移」的可能因素

影響癌症復發與轉移的因素很多,但基本要素是首先存在殘存癌細胞,即中醫稱之為「伏邪」、「餘毒」。

其次是患者在多種因素如:

・七情所傷;

・過勞包括勞神、體勞;及

・治療時攻伐太過等。

以上均可進一步加重正氣虧虛,導致免疫功能的降低,不能有效清除體內殘餘癌毒,於是出現復發轉移。


(三)減低癌症復發機會的方法——扶正固本、袪邪攻毒


防治復發轉移需要從兩方面著手:扶正固本、袪邪攻毒。


中醫會具體分析每一位病人的情況,分辨:

・病期早晚;

・病理類型;

・詳辨虛實緩急;

・體質類型;

・掌握好扶正與攻邪、治本與治標;及

・中醫與西醫結合等關係;

然後制定恰當治療措施。

shutterstock_1734124490_2.jpeg

扶正固本

這就是盡量:

  • 調理病人的體質;
  • 增強元氣;
  • 提升免疫、增強抗病能力的基礎;及
  • 從而減低復發轉移的機會。


三調


扶正固本,調理體質重在「三調」:

1/調心:

即調節心理情緒。

中醫講「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意思是強調精神意志、情緒對人體生理病理的重要性。腫瘤患者「調心」的目的是消除恐懼焦慮,消除悲觀抑鬱情緒,積極面對和配合腫瘤診治與康復。

一些氣功或太極有助於身心的鬆弛寧靜。


2/調體:

即調理體質,需要中醫根據不同體質類型運用中藥調理。

湯藥內服調理陰陽臟腑,腎為先天之本,膏劑緩補元氣腎氣,針灸平衡臟腑經絡氣血,如此方可提升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3/調胃:

重點在飲食的食療和忌口。

脾胃為後天之本,「有胃氣則生」,即有胃氣才有生氣,有胃氣才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因為脾胃消化是人體能量和動力的源泉。

調胃首重飲食調理,藥食同源,根據不同體質選擇「亦藥亦食」的食材,經過精心炮製出色香味美的藥膳,可以增強病人的食慾。

另外,要重視患者大便的調理:要治理好便秘及腹瀉。只有飲食和大小便正常,患者才能獲得營養能量,為抗腫瘤提供物質基礎,試想如果患者飲食極差,營養嚴重不良,又如何抗癌康復呢?

 

市面上聲稱防癌的產品是否符合功效?對身體有沒有反效果?

目前市面上聲稱防癌的產品大多來自天然植物或動物的提取物,他們的抗癌防癌功效仍需經過研究確證。

由於癌症產生原因極其複雜,期望僅僅服用這類產品預防癌症是不明智的,相反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定期體檢才是積極的防癌措施。

若從中醫角度看,這些植物各有其特性,有的偏寒,有的偏熱。即使選用也需注意產品是否與體質相符,例如紅參較燥熱,燥熱的人吃了人參,則可能會長瘡、上火。綠茶則較寒涼,體質偏寒的人喝了綠茶,或會導致腹瀉。

有需要的話建議諮詢中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

shutterstock_508071490_1.jpeg


以下提供七種最常見調理病人在癌症治療之後身體不適的「食療湯包」給大家參考。

  食療湯包 成份(劑量10至15克/三至五錢) 食材(克) 適應癥
1 健脾益氣湯 黨參,黃芪,山藥,陳皮,茯苓 糯米100,白糖5 胃口差,腹脹,疲倦乏力。
2 養陰潤燥湯 石斛,沙參,麥冬,百合,淮山 銀耳20猪肺l00 口乾咽燥,便秘。
3 溫補脾腎方 杜仲,核桃仁,枸杞子,淮山 猪肉250 畏寒肢冷,四肢無力。
4 雙補氣血湯 生嗮參,黃芪,熟地,當歸 烏雞200 面色蒼白,倦怠乏力。
5 靜心寧神湯 黨參,棗仁,麥冬,龍眼肉, 百合 豬心100 失眠多夢。
6 化痰止咳方 川貝母,北杏,百合,枇杷葉 海底椰20 咳嗽,痰白。
7 開胃湯 淮山,山楂,神曲,炒麥芽 粳米100 納呆食少,腹脹。

 
******飲食宜忌******

腫瘤病人的「忌口」問題,向來具有爭議性。有的人認為忌口後「人生在世已無意義」,主張煙酒不拒,「百無禁忌」。有的人矯枉過正,嚴格忌口,導致營養不良,反而不利於康復。

實際上忌口大多基於經驗積累,而非嚴格科學對照試驗的結論。在不影響營養均衡的情況下,適當忌口對疾病的康復是有幫助的。

最好能找一個營養師監控着自己的體重,防止急劇下滑,因為如果去了嚴重的階段很難補救。

需要留意的是,具有不同疾病,不同體質類型,不同治療方法的患者,忌口因之不同。

常見癌患忌口如下:

不同疾病 飲食忌口注意
食道癌患者 忌過熱食物、酒
肺癌患者 忌煙酒
胃癌患者 忌煙燻製食品、辛辣刺激性食品
肝癌患者 忌過硬、油炸、刺激性食品、酒精
乳腺癌患者 忌刺激性食物,忌動物脂肪、雪蛤,少食木瓜、粉葛
腸癌患者 忌酒精、精細加工肉食、動物脂肪
腎癌患者 少吃羊肉、鹹食、煙酒、辛辣食品
前列腺癌患者 忌含雄激素的食物,如海馬、鹿茸、韭菜等
脾胃虛寒、腹痛泄瀉者 忌生冷瓜果和寒涼、腥臭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紫菜、梨
陰虛燥熱者 忌辛燥動火之品,如辣椒,當歸,羊肉等
陽虛水腫者 忌生冷鹹

shutterstock_1063074899.jpeg

袪邪攻毒

病人在完成療程之後,可能依然擔心會有復發的機會。中醫師就會繼續為病人診治。

其運用原則是根據病人狀況的評估(包括腫瘤局部病灶的影像表現)加強腫瘤治療,或選用化瘀抗癌、或解毒抗癌、或散結抗癌。經過中醫整體與局部結合的治療,使病人能與腫瘤和平共處,獲得滿意生活質素和長期生存。
 
通過三調及中藥抗腫瘤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殘餘癌細胞,從而期望減少復發和轉移機會,提高遠期療效。

shutterstock_49337035.jpeg

第五部份:「單純」中醫治療因年老或體弱而不能/不想承受西醫治療的病人

老年人或體力狀態差的患者,除癌症以外,身體存在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存在多種器宮功能減退甚至衰竭,已經不能承受手術放療化療等積極抗腫瘤治療,這類患者應該以中醫治療為主。

中醫治療策略:這類患者的治療既不同於體質狀況好或年輕腫瘤患者的治療,也不同於一般內科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治療。需要辨證論治,扶正培元以「治人治本」同時辨病論治,軟堅解毒以「治癌治病」。

shutterstock_590560316_0.jpeg

第六部份:中醫之物性和處理/服用須知

(一)中藥亦有毒性

中藥多來自天然植物、動物、礦物類,一般市民認為中藥毒性低,其實不盡然。

有病友未查詢中醫師的建議自行購買傳說中的抗腫瘤偏方、驗方或中成藥長期服用,不時有自服中藥或中成藥產生毒副反應,甚至嚴重毒副反應的個案見諸報端。

長期服用相同中藥同樣容易產生抗藥性,療效會下降。


(二)中藥自身的特性

中藥具有自身的特性:

  • 四性、五味;
  • 有的作用升浮;有的沉降;
  • 有的發表宣散;有的收斂固澀;及
  • 有的作用溫和;有的作用峻烈。


(三)治療原則

這些特性就是中藥的「偏性」,而疾病屬於人體處於「陰陽臟腑經絡氣血」的「偏差」狀態。中醫治療疾病,所謂治病求本,實際上是以中藥的「偏性」糾正疾病的「偏差」。

中醫用藥要符合以下原則:

——辨證用藥

辨證有誤用藥不對症,會促使機體陰陽偏盛或偏衰導致病情趨於加重;

——合理配方

根據君臣佐使等配伍原則,有利充分發揮藥物相互間的協同作用而加強療效,通過藥物的相互制約,而減低某些藥物副反應;

——斟酌劑量

根據病情和病人體質強弱決定劑量,切勿長期過量使用同類中藥,以免產生或加重毒副反應;

——飲食禁忌

食有食性,藥有藥性,兩性相悖時對病人不利,如服用溫陽中藥時忌食寒涼食物;服用調理脾胃中藥忌油膩厚味;消腫理氣類中藥忌豆類;平喘止咳類中藥忌魚腥等;及

——規範煎煮

一些中藥有特殊的煎服法:有的需要先煎,以利有效成份釋放出來,如紅參需要先煎,或者減低藥物毒性,如熟附子需要先煎以減毒;有的需要後下,如一些芳香類或揮發性強的藥物;有的需要包煎。這些特別的煎煮方法確保中藥的療效和安全性。


中藥在臨床中要把握好各個環節的應用特點加以合理使用,才能增加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的機會。

shutterstock_78452920.jpeg

第七部份:中醫如何和西醫結合治療帶來最大的好處


(一)中醫和西醫治療的優點和缺點

事實上,在香港抗癌戰線上,中西醫各自發揮着不同的作用,亦各自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

中醫治療 西醫治療
優點 優點

-整體調理,扶正固本

-可增強癌患者機體免疫

-改善生活質素

-手術、放療、化療擔負了重要的抗癌作用

-早期癌症經過西醫治療後大多獲得治癒;中期和部分晚期癌症的腫瘤得到有效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經西醫的各種紓緩治療後減輕了痛苦從而改善了生活質素

-快捷見效

缺點 缺點
-抗腫瘤作用溫和,有穩定腫瘤作用,但縮小腫瘤的效果不夠顯著 -有一定副作用;對機體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常帶來損傷,影響生活質素

 

(二)原則

臨床觀察表明,把中醫與西醫進行有機的結合,取長補短,充份發揮二者之長,在提高療效、延長患者生存期及維護和改善癌症患者生存質素方面,可取得比單純中醫或單純西醫治療更佳的療效。

如可以開刀應第一時間開刀切除病灶。慢慢再用中藥調理。因為西醫已經在很多方面有一個非常完善的規範。

病人在接受中醫治療之際亦應把詳情告訴西醫,如有需要西醫會採取適當行動確保中、西醫治療沒有衝突,例如驗肝酵素等。


(於2021年9月定稿)

shutterstock_155331557.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