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如何看病的

 

(一)望、聞、問、切
(二)什麼是辨證論治?
(三)什麼是八綱辨證?
(四)除八綱辨證外,中醫還有哪些主要的辨證方法?
(五)除了「辨證」,還「辨病」嗎?
(六)如何辨體質?

 

(一)望、聞、問、切


(1)什麼是「望診」?

中醫通過對人體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見徵象以及排出物等的觀察,了解患者的健康或疾病狀態,稱為望診。

基本理論為人體外部表像和內在的臟腑功能狀況的密切關係,若臟腑功能異常,於人體外部的神、色、形、態等各方面必然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或徵象。


「望診」內容主要包括:

  • 望神;
  • 望色;
  • 望形;
  • 望態;
  • 望舌象;
  • 絡脈;
  • 皮膚;
  • 五官九竅;及
  • 排泄物及分泌物的形、色、質等。

有關於舌象、面色的望診內容十分豐富,所以又形成了面色診、舌診兩項中醫獨立的診法。

(2)什麼是「聞診」?

「聞診」,包括聞氣味及聽聲音。

聽聲音包括診察病人的:

  • 聲音;
  • 語言;
  • 呼吸;
  • 咳嗽;
  • 嘔吐;
  • 呃逆;
  • 噯氣;
  • 太息;
  • 噴嚏;及
  • 腸鳴等各種聲響。

主要是根據聲音的大小、高低、清濁,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及病變臟腑。

嗅氣味包括:

病體和病室兩方面。例如:

病體——糖尿病患者病情惡化時口中會有爛蘋果味等。

病室——失血證病人的室內會有血腥氣味;水腫病晚期患者會出現尿臊味。

shutterstock_1490490848.jpeg

(3)什麼是「問診」?

「問診」是指中醫通過詢問病人及其家屬,瞭解現有症狀及其病史,為診斷疾病提供依據的一種方法。望、聞、問、切四診所獲證象,大半均由問診得來。

比如:一個病人來就診,說「醫師,我咳嗽」,那麼針對咳嗽這個症狀,中醫就一定會問得很清楚:「你是白天咳,還是晚上咳?」晚上咳嗽的「是上半夜咳還是下半夜咳?」「是一躺下就咳還是睡著了之後會咳醒?」等等;醫生問的仔細,病人也要儘量描述清楚,這是中醫問診中很關鍵的問題。

(4)什麼是「切診」?

切診包括切脈和按診兩個部份。

切脈

切脈又稱脈診,因脈診有獨特的中醫特色,故有人也將脈診稱為切診。切脈是中醫特有的一種方法,手指一搭在脈上,就能夠發現身體的問題。現在的中醫師一般都是切寸口脈,就是左右手腕處。把脈可反映人的氣血如何、五臟盛衰、病勢輕重緩急等。

按診

按診是指通過對機體的肌膚、手足、胸腹及其他部位的觸摸按壓來診斷疾病,如:胸腹的痞塊、皮膚的腫脹、手足的溫涼、疼痛的部位等。

在臨床上,脈診和按診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不可偏頗側重,需合參診病。

shutterstock_1734116447.jpeg

(二)什麼是中醫的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又稱為辨證施治,包括辨證(即判斷疾病)和論治(即治療疾病)兩個過程。

中醫辨證,與人們所說疾病、症狀不同,它是醫師對病人的疾病病理特徵的一個總結概括,包括疾病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係等。

論治,是根據辨證的結果,對「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臨床上可以見到兩夫妻一起來看病,都是感冒,但拿到的中醫處方郤完全不同。這是因為夫妻兩人可能體質不同,所表現出的症狀也就不一樣,中醫的證也就不同,所以即使都是相同的疾病—感冒,其中醫治法也不相同。這正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所在。

 

(三)什麼是八綱辨證?


(1)定義

中醫的辨證方法多種多樣,其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八綱辨證。「八綱」是指

  • 陰;
  • 陽;
  • 表;
  • 裡;
  • 寒;
  • 熱;
  • 虛;及
  • 實。

「八綱辨證」就是通過四診搜集臨床症狀,然後分析病變的部位、性質、邪正盛衰等情況,辨別其病變是在表還是在裡,是寒是熱,是虛是實,是陰還是陽等。

(2)例子

一個患者來看頭痛,中醫要分清:

・是虛證還是實證,是虛性頭痛(比如喜歡按壓,按著就舒服)還是實性頭痛(比如像針紮似的痛,不能碰的)?

・是表證還是裡證,頭痛是外邪引起的(比如說受寒了)還是臟腑本身(比如說因為血壓高了)引起的?

・是寒證還是熱證,如果臨床上見病人面紅目赤、煩躁不安、有發熱、飲水多、聲高氣粗、大便乾、小便黃等,多為熱證;相反,如果病人表現為面色白或黯淡、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身體怕冷、氣短聲低、大便稀、小便清長等,多為寒證;及

・陰和陽是寒熱、虛實、表裡的總綱,因此,當見到屬於抑制、沉靜、衰退、晦暗等表現的裡證、寒證、虛證,一般歸屬為陰證;當見到屬於興奮、躁動、亢進明亮等表現的表證、熱證、實證,一般歸屬於陽證。

在臨床中,八綱辨證之寒熱虛實及表裡等,可在一個人身上互相兼見,比如病人既有邪實又有正虛的表現,或既有外感表證又有內傷裡證。另外,證候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對立面轉化。例如:病情由裡出表,表示病勢向愈;由表入裡,表示病勢發展、加劇等。

shutterstock_579671275.jpeg

(四)除八綱辨證外,中醫還有哪些主要的辨證方法?

中醫臨床常用的辨證方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 八綱辨證;
  • 氣血津液辨證;
  • 臟腑辨證;
  • 六經辨證;
  • 衛氣營血辨證;
  • 三焦辨證;及
  • 經絡辨證。

其實,臨床疾病紛繁複雜,中醫師的辨證方法也不局限於以上這幾種。不同的辨證方法猶如「十八般武藝」,不同的中醫師都有自己的「精通之術」(即常用的辨證方法),這樣才有了中醫的百家之長,各種診治手段兼容並蓄。

shutterstock_1933507403.jpeg

(五)中醫除了「辨證」之外,還「辨病」嗎?

辨病與辨證,都是中醫認識疾病的過程。「辨病」是指確定疾病的診斷;「辨證」是指確定中醫證候;雖有所不同,但都是中醫在治療疾病時確立治則治法,處方用藥的依據。「辨病」通常是疾病診斷的第一步,根據疾病的診斷標準,判斷病人所患的是什麽病,如是腹瀉,還是便秘;在判斷疾病的基礎上,第二步就是根據病人臨床表現,結合體質狀況,判斷疾病所屬的證候類型,這樣就能較為完整地得出:病人所患的是什麽疾病,同時知道這個病人表現出來的證候是屬於哪個證型。通常,在臨床上一種疾病可以表現為不同的證候類型,因此證候等於是在疾病層次的基礎上,再將病人的情況根據癥狀和體質再次細分,就更易於精準針對疾病進行治療。

在傳統中醫中,中醫的臨床診斷自古皆是將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中醫的辨病思維與辨證思維一直都是同時存在,同等重要。現代臨床過程中,很多病人已有明確的西醫診斷,中醫治療時,常在西醫的疾病診斷的基礎上,結合中醫的辨證方法,將疾病的診斷與證候的診斷結合起來,強調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的結合,等同於在疾病分類的基礎上,同時將確定的疾病,按照中醫的證候分類,再進行細分,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

shutterstock_466547960.jpeg

(六)中醫如何辨體質?

現代中醫常以「九種體質」來判斷人體:

1. 平和質:面色紅潤,容光煥發,精力充沛,身體不錯,情緒穩定,能很好地適應環境。

2. 氣虛質:面色偏白,講話比較細聲,容易出汗,稍微活動下就出很多汗,飯量不大,飯後容易脹肚,平時大便不成形,排便無力,容易倦怠,經常傷風感冒等。

3. 陽虛質:主要特點就是怕凍,平時手腳冷,怕吹冷氣怕受凍,不能吃生冷食物,容易疲勞,精力不濟,易患腹瀉、痛經、肥胖、水腫、不孕不育、筋骨關節僵硬疼痛等。

4. 陰虛質:臉頰通紅,口舌、皮膚乾燥、眼乾、手心、腳心總感覺很熱,大便乾,小便量少等。

5. 血瘀質:面色暗,口唇晦暗,容易長斑,有黑眼圈,皮膚常有瘀青且乾燥粗糙,身體常見各種疼痛症狀等。

6. 痰濕質:身形肥胖,大肚腩,肌肉鬆軟,面部油脂分泌多,動則多汗,四肢乏力,容易困倦,大便次數多或不成形等。

7. 濕熱質:油性皮膚,口臭口苦,易生痤瘡、暗瘡、粉刺,面黃,性情急躁易怒,大便粘,小便黃等。

8. 氣鬱質:面色灰暗或偏黃,多愁善感,容易緊張,經常胸悶,咽喉有異物感,容易失眠和抑鬱。

9. 特稟質:對藥物、食物、氣味和花粉敏感,易出現鼻塞和紅疹等鼻腔和皮膚過敏症狀,季節變化可引發慢性宿疾。


(於2022年1月定稿)

shutterstock_1764921797.jpeg